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南投鄉道總覽(2016年)

南投縣鄉道簡介:南投縣的鄉道系統在1961年於臺灣省政府公報中第一次詳列起終點、里程與樁號資料,當時的鄉道僅有少數路線以相同編號及路線延續至今,1970年有進行微調,大部分鄉道在1976年第二次公路普查中改編。1961-1989年的南投鄉道系統中有數條採用縣道編號,但實質上編列為鄉道的例子,如鄉道131線、鄉道147線。


1961年首次公布鄉道起訖點資料時,南投縣各鄉鎮均有鄉道通過(含縣道編號之鄉道)。路網以草屯鎮、名間鄉、埔里鎮較密集。1970年有新增許多鄉道編號與路線,1976年第二次普查之後竹山鎮、鹿谷鄉鄉道密度也有提升。1989年以後為南投縣政府公報發佈縣、鄉道系統調整案,此次公報與2006年公報對照,有少數鄉道有延伸或縮短,也新增與改編或解編少數的鄉道,其他鄉道編號、路線系統依舊以1976年為基準。


2015年縣府委外顧問公司進行縣道、鄉道系統檢討,於2016年1月正式公告新的縣、鄉道調整案,此次與1976年的縣、鄉道系統相比,為大型整頓,約2/3鄉道都有調整編號或路線,縣道也有不少的更動,應可說是第三次普查。

縣府管養縣道與鄉道的工務處網站目前雖然有設置鄉道系統專區,但是裡面沒有內容,故形同虛設,為了方便各位查詢更動後的路線相關資訊,故從2016年縣、鄉道變更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整理並且發文(詳情請點閱下列網址前往),也希望縣府能儘快把所有變動後的縣、鄉道里程牌面進行整頓。


關於南投縣鄉道系統請參閱下列連結:

南投縣公路系統地圖

南投縣公路線上索引文章
(內文包含線上地圖索引、2016年版公路系統公報以及2006-2016年版本縣道、鄉道系統比較表等)

----------------------------------------------------------------------------------------------------

以下鄉道資訊關於起訖點以實際起訖點以離該地最近的地名為主,如果該地點附近無最近地名就改以當地所處的村里或地標物為準,本起訖點地名為民間版的資訊,與官方版會有所出入,使用時請注意。

每一條鄉道條目都有附上路線連結(google地圖網站)


投1線(一東寮~新庄)3.042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一東寮」(投2岔路)~防汛路~(舊投1岔路,直走)「下番子田」~~稻香路~(台63岔路)~「番子田」,岔路右轉(投1-1岔路)~日新街~終點「新庄」(投3岔路)

從芬園鄉一東寮(烏溪南岸河堤)聯絡草屯鎮番子田、新庄等聚落的一條鄉道,默默無名,而且路線不是很好找,一不小心就會走錯路,沿途為單純的鄉間景致。2016年本路線從下番子田~~新庄解編,併入投2前段至番仔田後,併入投7全部路線,終點旁邊為新庄橋。


投1-1線(番子田~牛屎崎)1.281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番子田」(投1岔路)~~稻香路~~(投63甲岔路)~~「竹圍」~~終點「牛屎崎」(台3岔路)


原本為投2後半段,也是穿越於聚落、農田區的鄉道,這條鄉道比投1還重要,大都與台14平行,,其中在台63甲岔路~台3岔路這一段稻香路在台3線烏溪橋重建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聯絡角色,於2011年進行拓寬。此鄉道路名為「稻香路」。

投2線(一東寮~南岸)1.843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彰投縣界/一東寮」(銜接彰188線)~溪南路~(投1岔路)~(通過台63下方)~終點「烏溪南岸」(台3岔路)

 此路線原本為中彰投120的南投縣境內鄉道,2006年改為投92,2016年改為投2。曾經是中部地區涵蓋最多鄉鎮的鄉道,位於烏溪南方,實質為一條河堤道路,只有南投有設里程牌。解編之前的起點位於台14岔路約7k位置,彰化市彰南路5、6段岔路,路名為福田二路,通過兩座為了砂石車對外交通所興建的便橋後,來到烏日區溪尾里,也是一塊台中的「飛地」,此村的聯外道路必須經過彰化市、芬園鄉、草屯鎮、霧峰鄉等鄉鎮才能到達烏溪以北的烏日鄉境內,一度傳出爭取併入芬園鄉,後來因為台中合併升格,爭取多時的溪尾大橋才得以興建於2016年11月底通車。

本鄉道從彰化市這個起點一直到中投公路岔路為止沿路設立了幾家砂石工廠,也變成砂石車的專用道路,沿路岔路都紛紛設立「禁止砂石車進入」的警告牌以求自保。在快要到草屯鎮範圍時可看到投92起點牌,之後與投1岔路,通過中投公路後住家多了起來,最後與台3岔路。

投3線(水汴頭~新庄橋)1.648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水汴頭」(台14岔路)~芬草路二段~「新庄」~~終點「新庄橋」(台14、台63甲岔路)

此路段橫越新庄社區,為南投縣鄉道系統唯一違反單數編號為南北向規則的鄉道,主要目的是為了要統整由投3改編的投3-1以及改編的投1做完整路網系統之用。


投3-1線(田厝子~新庄)0.747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田厝子」(台63岔路)~新庄二路~終點「新庄」(投3岔路)

原本為投3後半段,2016年改編為支線。



投4線(下茄老~新庄)3.626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頂茄老」(台14岔路)~芬草路三段~石川路~(穿越國3)走到底左轉~「下埔子」走到底左轉~(穿越國3)~(台63岔路)~「過溪子」終點「新庄」(台14岔路)

大部分路線都在草屯鎮石川里,為ㄈ字型鄉道,0.3k茄石橋至終點都已經拓寬為12米寬鄉道,沿途整數里程碑保留相當完整,在石川里居民維護下此鄉道維護尚佳,在國3下方的石頭埔公園有記載投4的歷史以及拓寬歷程。

本鄉道於1966年編定至今僅2016年解編末端路線(台14岔路~~新月橋與舊投9岔路)



投5線(北勢湳~田中央)1.909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北勢湳」(玉屏巷岔路,銜接國道6號東草屯交流道)~~永安路~~(投8岔路)~~(投10岔路)~~終點「南埔里/田中央」(台14岔路)

原本此路線於1976年之後持續缺號,2016年用於東草屯交流道聯絡道。


投6線
(北投新街~草屯市區)1.868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北投新街」(投9岔路)~北投路~敦和路~「崎下」~終點「草屯市區」(台3岔路)

投6線原本路段至下雙冬,2016年僅保留前段為投6,草屯市區路段解編、後續路段另編投8與投12。



投8線(玉峰里~土城里)6.455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玉峰里」(台14岔路)~玉屏橋,玉屏路~~「雙叉港」(投8-1岔路)~~(投10岔路)~~「北勢湳」,岔路,左轉,右轉~~玉屏巷岔路,右轉~~(投5,東草屯聯絡道岔路)~~「半路井仔」(投10岔路)~終點「土城」(台14岔路)


原本為投6中段,起點由原本的玉屏路的舊玉屏橋路線改為新闢的新玉屏橋路線,整段鄉道路名全部都是玉屏路。途經草屯療養院、北勢湳、雙叉港、通過東草屯聯絡道後,整段路以相當平直的姿態直達終點與台14岔路。


投8-1線(牛屎崎~雙叉港)1.455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牛屎崎」(台3岔路)~豋輝路~終點「雙叉港」(投8岔路)


本路線原本為投8線,起點路線走僑光街~~御富路~~登輝路,2016年全段路線均改為登輝路。登輝路於1990年代所闢建,以紀念時任省府主席對於南投的貢獻(後來繼任總統)的李登輝而命名。



投9線(新庄~阿法庄)4.555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新庄」(台14岔路)~史館路~「崁仔腳」~(投6岔路)「北投新街」~走到底,右轉後,左轉~~(縣148岔路)~右轉碧山路,與縣148共線~左轉立人路,共線結束~「溝仔漧」溝漧巷~終點「阿法庄」(台3岔路)

此草屯鄉道聯絡「新庄」「北投埔」「阿法庄」這三個聚落,中間與縣道148共線,北段為史館路,南段為立人路,其中北段「新庄」~「北投」投6起點岔路已經拓寬,「北投埔~碧峰國小」為近年來新拓寬,投9南段因為有經過學校以及交通動線的捷徑等因素,車流量多,請注意,目前已於碧峰國小~~碧峰橋之間拓寬,未來會陸續拓寬至台3岔路。另外此鄉道從1966年開始編定路線均相同,僅2016年把起點於台14岔路~芬草路二段之間路線解編。



投10線(雙叉港~半路井子)3.114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雙叉港」(投8岔路)~中和路~「下崁仔」~「頂崁仔」~終點「半路井仔」(投8岔路)

本鄉道從「雙叉港~土城」之間在國6開通前,為台14往台中、草屯替代道路,故此路段早有寬,原本路線至土城,2016年縮短至半路井仔。


投11線(溪州~營盤口)1.623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草屯鎮起點「溪州」(台3岔路)~草溪路~(穿越台14乙下方)~南投市營盤路~終點「營盤口」(台3岔路)



「溪州~營盤口~內轆」從草屯跨越到南投的聚落路線在過去是一條老路線且有編定鄉道編號,聯絡當時的台3草溪路、台3甲中興路(後來改為台14乙)。後來台3甲改道,另外開闢中華路,才有投11這個編號,後來國3南投(改名為中興)交流道開闢,投11被迫改道,雖然如此卻無減沿線的車潮,也是通往中興交流道的捷徑。


投12線(土城~下雙冬)3.772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土城」(台14岔路)~~中正路~~(舊投19,平林橋岔路)~~土城一號隧道~~土城二號隧道~~雙龍隧道or雙冬一號、二號隧道~~終點「下雙冬」(台14岔路)

原本為台14舊路,改道後降級為投6,2016年改編號為投12。

此路段為台14線還沒改道時在草屯最美麗的一段,一邊山壁一邊河床,沿途有四座隧道,其中在雙龍隧道之間擁有一線天美景,南側的雙龍隧道為1980年代興建、而北側的雙冬一號、二號隧道為日治時期興建,在隧道之間還有一座橋梁石碑。靠近終點的下雙冬山頂有一座類似墓碑的墓碑山、雙冬山泉游泳池,終點附近可順道前往草屯僅存的吊橋:雙十吊橋,為現存全台最長吊橋。


投13線(光明里~桶櫃)2.689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光明里」(台14乙岔路)~光明路~走到底,右轉~光明一路~左轉,大埤街~「大埤」~(舊投16岔路)~終點「統櫃」(投22-1岔路)

位於南投市中興新村南緣,起點路段因為中興新村都市計畫而截斷改至新闢的光明路以外,之後路段為單線道,只有末段有拓寬,最後在投22-1岔路終點,此鄉道是從中寮往中興新村的捷徑路線。


投14線(富寮里~坪頂里)6.472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富寮里」(台14岔路)~富頂路一段~「水尾仔」~「匏子寮」~「牛角坑口」~「崎頂」~股坑巷~「七股」~終點「坪頂里/下城」(投17岔路)

1966年編定鄉道以來路線與編號至今始終如一的鄉道,沿途經過草屯曾經盛行的磚窯業工廠為此鄉道最著名的特色,另外在附近的風水坪水土保持教室、坪頂大樟樹(七股神木)、5.5K觀景涼亭等位此歷史悠久的鄉道增加了不少光彩,也因為此鄉道可與投17形成一環狀路線而且頗有坡度,也是單車客的練習路線。

預定於2018年3月開幕的富寮里鳥園也位於本鄉道,曾於2016年10月短暫開放過,當時人氣紅極一時,後來封園整建至今。


投15線(營盤口~內轆)2.447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營盤口」(台3岔路)~東閔路~終點「內轆」(台14乙岔路)


為民國66年開闢,取代南營路、營盤路的一條鄉道,規格為15米路寬,舊地圖常被誤植為台3丙線,為草屯往南投、中寮的另一項選擇。終點右轉祖師大橋可比台14乙更快到達南投市區。


投16線(出水~樟普寮)0.325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出水」(位於彰投縣界,銜接彰78)~八卦路1249巷~終點「樟普寮/鳳山里」(縣道139岔路)


原本此線為彰投78,2006年改編為投88,2010年被解編,此編號改為北側通往有水巷的道路,2016年該條投88被解編,變成原本的八卦路1249巷復編鄉道,改為投16,為南投最短的鄉道。

此巷可通往員林市這一區塊的眾多步道ex萬里長城步道、四百崁步道......為許多登山民眾喜好健行的路段。終點位於鳳山里,有知名廟宇鳳山寺,除了是信仰中心以外也是遊客們旅途的休息點。


投17線(南埔~中寮市區)15.802km,草屯鎮~中寮鄉   路線連結
  草屯鎮起點「南埔」(台14岔路)~「青宅」南坪路~「下城」(投14岔路、舊投17岔路),直走,南坪路~~中寮鄉龍草路~「加走寮」(舊投17岔路),右轉~「坑仔」~岔路,直走通過龍草大橋(投22岔路)~「龍岩/爽文」~直走,鄉林巷~「雙坑口」(舊17岔路)~直走,鄉林巷~「小龜坑」~「龜土崛」~~「山灇坑」~~「內城」~「東勢閣」(舊17岔路)~岔路,右轉鄉林巷~「中寮村」~終點「鄉親寮/中寮市區」(縣139岔路)




此鄉道為聯絡北中寮與南中寮的重要道路,因為被列入東草屯交流道延伸路線,2011年起進行大規模的拓寬、改線。第一期工程位於南坪路青宅巷附近道路拓寬,第二期為「坪頂~加走寮」,第三期為龍草大橋路段,於2016年1月全數拓寬完畢。

2016年1月投17改線,中原里路段(台14岔路以北~投10岔路)解編;坪頂~加走寮經過墓園路段解編,改走新闢路段;龍岩橋與投22共線路段改至新闢的龍草大橋路段,投17-1併入投17,投17-1東側的投17路段解編。


投18線(凹禍寮~小半山)3.246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凹禍寮」(縣139岔路)~鳳山路~終點「小半山」(台14丁岔路)

南投市境內視野最好的一條鄉道,整個南投市全在你腳下!尤其1k、2k、2.5k的觀景點在夜晚時歎為觀止有如南投望高寮般的忘情搖擺!當然好的視野是需要爬坡的,這條路在1k附近很陡,也拜於縣道139之賜,此鄉道已經是單車客酷愛練爬坡與舒服下坡的重要道路!本條路晚上無路燈,這幾年縣府裝設反光設施還算安全。終點南側的吉利路可通往南投市早期的觀景景點「小半山」,該條產業道路可以看草屯的遠景,當然也是單車客的酷愛之路。

此鄉道於1966年成立以來至今未曾更動路線與編號。


投19線(九九峰露營區~下平林)1.275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九九峰露營區」~健行路~「新部」~(投19-1岔路)~「長風亭」(投19-1岔路)~~終點(台14岔路)

以前九九峰露營區興盛時期的一條重要鄉道,後來露營區廢除,藝術村也無疾而蹤,目前已經變成生態園區,未來會改建為侏儸紀公園。起點附近九九峰的山區路段由鎮公所改建原本步道為九九峰登山步道,未來會陸續改建其他廢棄的步道。


投19-1線(平林~長風亭)1.117km,草屯鎮   路線連結
起點「平林」(投19岔路)~平學路~~走到底左轉~「舊部/平林社區」~終點「長風亭(投19岔路)


本鄉道原本編號為投20,2016年改編為投19-1並且終點縮短至長風亭,路線經過平林社區。



投20線(施厝坪~半路厝子)4.528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施厝坪」(縣道139岔路)~~八卦路499巷~右轉後左轉~~登施路~成功三路「南崗工業區」~終點(台3岔路)


本鄉道前身為彰投86,2006年改編為投86,2016年解編彰投縣界~施厝坪路段。


彰86起點位於社頭鄉的石坑一路,與縣道137岔路,但是該鄉道彰化段並無任何里程牌,當初跑這裡時也有些鬼打牆之感,石坑一巷走到底後左轉長青自行車道,然後在一處岔路後右轉(這一段路都沒有指標),直走通過草叢路後進入八卦山區,一直漫無目的的前進後來到石頭公步道西端入口,變成泥土路(以前是石頭路,很難走),該步道2010年底整理之前可是一條超難走的廢棄鄉道,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天堂路,在天堂路之中可看到投86起點牌,完成天堂路後會有一塊4k里程碑歡迎你。

通過縣道139岔路後就結束石頭公步道的部份,直走小路後可來到「施厝坪」與139舊路岔路,這裡是各家版本的投86起點位置,也才開始有雙線道的待遇(最窄8米,最寬24或28米,成為南投最寬的鄉道)一開始路名為「登施路」,接下來進入南崗工業區(位於都市計畫區範圍)道路變得比前面還要寬,先後可看見5k、7k石碑,接下來舊的彰投86右轉仁和路至台3甲岔路終點(該路段有一塊8k石碑),投86路線直走成功三路至台3甲岔路終點。不管這兩條新舊路線為何,都是工業區的重要聯外道路。


2016年登施路以西路段全數解編,並且改編號為投20,起點改至縣道139岔路(7-11旁),2017年底縣府有針對南崗工業區西側道路未拓寬路段進行拓寬,5K里程碑已經遺失。

投21線(六分寮~草尾嶺)1.254km,南投市   路線連結

起點「六分寮」(彰投縣界,銜接彰82)~鳳鳴路~岔路,左轉後緊接右轉~~終點「草尾嶺/三彎」(縣道139岔路)


原本此線為彰投82,2006年改編投90,2016年改編投21。

此線附近有南投望高寮觀景涼亭、以及在附近的員林市境內的臥龍坡步道、藤山步道等,是眾多登山民眾喜好健行的路線。此鄉道位於鳳鳴社區,擁有消防局、派出所以及鳳鳴國中、西嶺國小。


投22線(軍功寮~龍鳳瀑布)14.243km,南投市~中寮鄉   路線連結
南投市起點「軍功寮」(台14乙岔路)~東山路~(投22-1岔路)~~東山路145巷「桶櫃」~中寮鄉「楓子嶺」龍南路~「分水寮」(投22-1岔路)~~「新城」~「竹圍仔」~「豬肚潭」~「眉子陀」~「柴城」~(投17岔路)~左轉,龍南路「龍岩/爽文」~「龍眼林」~「圓仔城」~「內城村」~右轉,瀧林巷~終點「龍鳳瀑布」,續行可銜接龍南產業道路往九份二山、投26。

北中寮重要聯絡道路,此鄉道的舊路有經過南投酒廠,另外在2k石碑旁,南投中寮交界地帶還有一處廢棄的檢查哨(2011年已經拆除)。沿線會經過許多北中寮的社區,其中最大的聚落就是「龍岩村與爽文村」接著通過龍眼林至內城村與清水村。右轉後繼續前往龍鳳瀑布,2016年縣府於該處上游新建天空步道,可遠看中寮遠景,終點位於龍鳳瀑布入口附近,終點過後續行農路通往九份二山或投26線。


投22-1線(南投酒廠~分水寮)5.061km,南投市~中寮鄉   路線連結
南投市起點(投22岔路)~東山路~(投13岔路)~~(舊投22岔路,走左側道路)~~「拔仔頭」~中寮鄉終點「分水寮」(投22岔路)

為投22線替代道路,附近有東山吊橋可前往一遊。


投24線(大庄~新街)4.592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大庄」(縣150岔路)~~南田路~~(投28岔路)~新大巷~「蓮蕉」(投29岔路)~終點「新街」(台3岔路)

起點位於縣道150舊路,2016年延伸至外環道岔路。


投25線(縣政府~名間市區)8.559km,南投市~名間鄉   路線連結
南投市起點「縣政府」(位於縣政府對面,台14乙岔路)~府南二路~岔路左轉,千秋路~「白鷺厝」~「千秋斗」~(投25-1岔路)右轉,千秋路217巷~名間鄉「庄子厝」山腳巷~「萬丹」(投25-2岔路)~(通過國3下方)~新舊路岔路,右轉~~萬丹路~~「霧霜」~「山腳」~~新舊路岔路,右轉~~山腳巷~「仁和村」(投39岔路)~(通過國3下方)~終點「名間市區」(台3岔路/縣道139乙岔路)

起點位於縣政府側邊的台14乙岔路為,之後進入「千秋斗」後與投25-1岔路後往南,本鄉道位於南投市路段均拓寬完成,名間鄉於2008年起分段進行拓寬工程,並且在「霧霜」聚落附近進行改線工程,於2017年1月全數完工。該鄉道兩度穿越國道3號,最後在縣道139乙終點路口對面台3岔路共用一個終點。


投25-1線(千秋里~甲頭埔)1.569km,南投市~中寮鄉   路線連結
南投市起點「千秋斗」(投25岔路)~千秋路~(穿越國3下方)~「公埔」~千義橋~中寮鄉終點「甲頭埔」(縣139岔路)

本鄉道2006年成立,2010年設立里程牌。路名「千秋路」與投25千秋路基本上是同一路廊,只是該鄉道路段並沒有像投25一樣被拓寬,為南投~中寮之間的替代道路。終點之前會通過一座橋「千義橋」,往南方看去會看見糖鐵中寮線的橋墩遺跡(目前只剩兩座),最後在縣道139中山橋岔路終點。
 



投25-2線(新街~萬丹)1.625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右轉「新街」(3岔路)~田寮巷~「田寮」~「萬丹」~終點(投25岔路)

原本屬於投24後半段,為新街通往萬丹的要道。


投26線(八仙村~炭寮)8.267km,中寮鄉   路線連結
起點「八仙」(縣139岔路)~永樂路~「馬鞍崙」~「哮貓」(舊投26-1岔路)~「頂城」~「大坑」~終點「炭寮」炭寮一號橋。續行可銜接龍南產業道路銜接投22、往九份二山或銜接投22。

民國55年-78年路線一直都到「大坑」,之後才延伸至炭寮一號橋,為南中寮主要鄉道之一,沿途的棋盤石、和興有機文化村以及沿線的民宿為中寮鄉比較知名的一條路線。終點過後可繼續往前行通往投22線、九份二山等地。


投27線(崁頂村~集集市區)11.744km,中寮鄉~集集鎮   路線連結
中寮鄉起點「崁仔頂/崁頂村」(縣139岔路)~永平路~「後寮」~「內湖仔」~「番仔吧」~頂城巷~「茄苳頂」~「湖桶」~「下城」~「頂城仔」~廣集路~集集鎮廣興產業道路~「湖桶」~北勢巷,9k後岔路,左轉~岔路,右轉過橋,緊接左轉~「北勢坑」~環山街~「屯田」~岔路左轉,八張街~(投54岔路)~終點「集集市區」(16線岔路)

原路線為「崁頂~集集」,該路線穿越南中寮以及集集山區路段後才比較有人氣一些,原本終點位於八張路與民權路(舊台16,2016年改編投54)岔路,後來台16(台16甲)解編之後,集集以東~水里這一段路當地鄉鎮公所沒錢養護,丟給縣府,於是投27順勢就延伸至水里,2016年路線縮短,由原本的舊終點(民權路岔路)繼續延伸至台16岔路為終點。



投28線(大庄~新街)3.720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大庄」(投24岔路)~岔路左轉,仁和巷~「中寮」~田仔巷~「觀田仔」(投29岔路)~田仔巷~「田仔」~終點「新街」(投31岔路)

茶園與檳榔樹穿梭的鄉道。


投29線(蓮蕉~赤水)7.035km,南投市~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南投市(縣道150岔路)~名間鄉蓮蕉巷~「蓮蕉」(投24岔路)~「觀田子」(投28岔路)~「九層林」九層林巷~(投30岔路,共線一小段路)~武東巷~「大坑」(投34岔路)~竹圍巷「竹圍」~終點「赤水」(投36岔路)

1966年至今編號、路線始終如一的鄉道,縱貫於名間鄉,為典型的茶園鄉道。




投30線(橫山~虎子坑)9.382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南投市起點「橫山」(縣139乙岔路)~八卦路~岔路右轉,八卦路36巷~名間鄉※無路名※~(縣150岔路)~(投24岔路)「大庄」~大廈巷~(投29岔路、共線一小段路)~「廈新厝」(舊投30-1岔路)~(投31岔路)~虎坑巷~「水圳頂」~「頂厝」~終點「虎仔坑」(台3岔路)

1966-1989年版本的起點都在橫山與投23岔路,終點與今日相同,不過2001年設置的里程牌起點卻變成大庄,2011年重新變更路線後起點回到橫山,還延伸至縣139乙岔路,可說是變來變去。本鄉道以南投市的永興社區為起點,之後開始蜿蜒下坡至名間鄉,來到大庄以後經過廈新厝,最後來到台3岔路為終點,本鄉道也是一條典型的茶園鄉道。


投30-1線(廈新厝~二重埔)1.370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廈新厝」(投31岔路)~大廈巷~「二重埔」~終點(投36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縱貫路線,值得注意的是起點牌已經改為投31岔路,變成唯一沒有與主線相交的鄉道。


投31線(新街~松柏嶺)7.462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新街」(台3岔路)~彰南路~(投28岔路)~「廈新厝」(投30岔路)~(投30-1岔路)~新厝路~「十字路」(投36、投34岔路)~「新厝」(投37岔路)~「頂新厝」~終點「松柏坑」(縣139乙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縱貫路線。此條鄉道與投36類似,大都為平直路線,為松柏嶺地區往新街/南投市最快的路徑。


投32線(部下~大庄)2.087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錦梓」(縣139乙岔路)~大岩巷「部下」~(舊投33岔路)~終點「大庄」(縣150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終點位置位於縣道150岔


投34線(皮子寮~十字路)5.109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皮子寮」(縣139乙岔路)~藍口巷~(舊投33岔路)~(縣150岔路)~「藍口店」~(投29岔路)「大坑」~武東巷~終點「十字路」(投3136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轉縱貫路線,終點位於名間鄉道的大圓環(五岔路/十字路)與投31、36岔路。



投35線(松柏嶺~松柏坑)1.430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松柏嶺(縣139乙岔路)~豐柏路~終點「彰投縣界/松柏坑」(銜接彰190

民國56年就已經存在投35路段,當時只有開闢至縣界,後來才開闢至二水鄉「海風寮」,也就是彰190路線。投35舊起點藏在投40(已改編投36-1)的「中庄」,經過狹窄的三米寬道路後,1.5k過後通過縣道139乙,來到了松柏嶺,並且通過受天宮的商店街以及其門口,為投35最熱鬧的一段,附近還有一條「松柏坑步道」,路線很陡,可直通彰190的豐柏公園,但現在只開放行人通行。通過縣界後來到彰190路段,通過好幾個髮夾彎後來到二水山區的熱鬧公園「豐柏公園」,每當假日這裡車潮滿滿,水洩不通,最後繼續下坡來到縣道137岔路結束。


2016年此鄉道廢除中庄~松柏嶺路段,原本經過商店街路線改道外環的豐柏路。



投36線(赤水~中山)7.035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赤水」(縣道150、縣道139乙岔路)~出林虎路二段~(投29岔路)~「出林虎」~出林虎路一段~(投36-1岔路)~「頂新厝」(投37岔路)~「十字路」(投34、投31岔路)~名山路二段~「二重埔」(投30-1岔路)~名山路一段~終點「頂部/中山社區」(縣139乙岔路)

自1966年編定鄉道以來至今沒更動編號、路線,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此條鄉道很早就全部拓寬為12米寬標準鄉道,而且比縣道139乙更快到達名間。


投36-1線(口寮~出林虎)2.907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口寮」(縣139乙岔路)~口寮巷~「中庄」(舊投35岔路)~內寮巷~「頂內寮」~左轉內寮巷~「內寮尾」~「三崙尾」~終點「出林虎」(投36岔路)

起點躲在縣道139乙旁邊,靠近松柏嶺的位置,此鄉道很短,卻接連通過五個房舍密集的聚落。基本上「口寮~中庄」路段較晚開闢「中庄~出林虎」較早開闢,所以1966-1976年版本此路線的鄉道是各自編號,直到1989年才統一為投40,2016年改編為投36-1。


投37線(頂新厝~崁腳)1.555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投36岔路)~「頂新厝」~新厝路~「新厝」(投31岔路)~終點崁腳(縣139乙岔路)

舊路:續行~名松路一段349巷~右轉~走到底左轉~「下埔」(投41左方過來共線)~(投41右轉後共線結束)~「炭寮」~右轉(里程牌為左轉)炭寮巷~「崁頂」(投42岔路)


1965年成立此鄉道,接下來1976、1989年版本起點均位於投31岔路,終點均位於「名間」,當時有列出在炭寮附近會另闢道路下山與縣道152共線至名間市區,可是後續一直沒開闢,2006年的起點延伸至投36岔路,但是終點也是在名間,2016年終點縮短至縣道139乙岔路。

沿途景觀以檳榔樹、茶園為主,與名間鄉八卦山側的鄉道均類似。


投39線(新街~山腳)2.681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新街」(台3岔路)~客庄巷「客庄」~大老巷~(投39-1起點)~(通過國3下方)通過後右轉~終點(投25岔路)

舊路續行:直走後岔路左轉,坑內巷~「仁和村/坑口」(續行可通往中寮鄉躂仔灣與縣道139岔路)



起點位於新街國小對面,沿途會經過華山街密集社區以及客庄,後續路大都為農田景觀。



投39-1線(客庄~虎子坑)1.061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客庄」(投39岔路)~大老巷~終點「虎仔坑」(台3岔路)

公報資料:仁和~虎仔坑

 起點約略於投39約1.7k附近,為一條短短的鄉道。




投40線(湳子埔~埔中)4.900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湳子埔」(縣道139乙岔路)~下埔巷~「下埔」~(舊投37岔路左轉~岔路右轉)~「過坑」~埔中路終點「埔中」(投42岔路)

原本為投41線,2016年改編為投40。


投42線(松柏嶺~名間市區)9.141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松柏坑」(縣139乙岔路)~埔中巷~岔路往左~岔路左轉~「埔中」(投40岔路)~岔路右轉~岔路左轉~岔路靠右~炭寮巷,「崁頂」~(舊投37岔路)~董門巷~終點「名間市區」(台3岔路)

先往南後往東,位於八卦山臺地南緣的鄉道,4-5k之間可以遠望竹山、二水等地區,起點附近還有以前的軍用碉堡改建觀光用途的「七星陣地公園」,約1k過後會經過茶二指故事館,南投高爾夫球場位於4k附近。目前該路段可以看到一塊投37的里程碑,算是公路記錄上很特別的一件事物,終點位於名間市區北方,與南雅路、彰南路岔路。


投43線(竹山交流道~~埔心子)  4.040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竹山交流道」(竹山交流道聯絡道岔路)~~東埔蚋路~~經過東埔蚋橋~~岔路左轉~~岔路右轉,江西路~~(舊投46-1岔路)~~(舊投46-1岔路)~~(投46岔路)~~「竹山工業區」~~終點「埔心子」(台3岔路)


原路線為投46岔路~台3岔路之間的江西路,編號為投46-2,2006年解編。2009-2011年縣府於江西路北側興建東埔蚋路通過東埔蚋西以解決竹山南北側之間僅靠著延平橋的窘境,使這條路線可更快到達竹山市區。2015年檢討鄉道系統時,把江西路+東埔蚋路編訂投43,可是此路線經過竹山工業都市計畫區,須調整相關方案後才會正式公告此線。

 



投44線(清水尾~東新民)2.561km,名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清水尾」(縣152岔路)~新民巷~「新民」~左轉新民巷/波羅蜜大道~「外埔」~終點「東新民」(台3岔路)

此鄉道於1966年成立後至今路線、編號均相同,位於名間鄉南邊的平原區域,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稻作為主。該鄉道所經過的「新民社區」算是南投境內比較早有組織並且架設網站的社區,除了營造社區意象以外,還在投44後半段改建一條頗有特色的「波羅蜜大道」,寬度為15米左右,附近的新民國小也算是早期推廣「一人一樂器」的學校,這條鄉道可說是新民社區的展示大道也是聯外道路。


投45線(下坪~竹山市區)2.538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下坪」(本線起點,於濁水溪堤岸)~下坪路~(投46岔路)~終點(台3岔路,續行往竹山市區)

起點原本位於「下坪」聚落的北端,後來延伸至濁水溪南岸堤防道路岔路,本鄉道在一世紀以前還可連接竹山唯一在濁水溪以北的「香園腳」(今已無人居住,要從二水鄉進去),附近有「下坪自行車道」可通往台大實驗園區,最後與台3岔路終點。


投46線(下坪~延平)4.571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下坪」(投45岔路)~公正巷~走到底左轉~走到底右轉~(通過國3上方)~「頂坪埔」~「江西林」(舊投46-1岔路)~(通過國3上方)~延正路~「延正社區」~左轉~(投43岔路)~「竹山工業區」~終點「延平」(台3岔路)


本鄉道於1966年成立以來至今編號、路線完全相同,沿途特色為李勇廟(一間有歷史意義的廟),還有照鏡落日(觀賞日落的高台,可通往下坪社區),後半段通過竹山工業區。
 



投47線(冷水坑~下崁)1.698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冷水坑」(銜接國道3號南雲交流道)~~南雲聯絡道,道路尚未命名~~(投47-1、投47-2、投47-3岔路,均在同一路口)~~(投47-1岔路)~~終點「下崁/中和里」(台3岔路)

南雲交流道完工於2017年4月,此道路尚未命名,編為投47。



投47-1線(冷水坑~車店子)4.030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冷水坑」(投47岔路,與投47-3共線)~中和路~~(投47-3岔路,結束共線,直走)~~中和路~~(投47-2岔路,左轉共線)~~(左轉,結束共線)~「和溪厝」(中和派出所前)~「桃子園」~(台3岔路)~民生巷~左轉~右轉~「沉潭」~終點「車店子/德興社區」(縣149岔路)

2010年此鄉道為投47,2016年改編為投47-1,路線起點與投47岔路,沿途走中和路為投47於1989年編定路線,經過派出所後的中和路為台3舊路,目前該舊路沿線還有不少道字石碑以及目前唯一一塊發現的第一代省道里程碑。台3岔路過後路名「民生巷」,終點與縣道149岔路,出去後就可看到德興社區。


投47-2線(和溪厝~竹山市區)2.466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和溪厝」(投47岔路)~前山路二段~「和溪厝」,(投47-1岔路,左轉共線一小段路)~前山路二段~九十九崁~前山路一段~終點(台3岔路,續行前山路一段往竹山市區)


  該鄉道以前是聯絡竹山、二水之間的鄉道「彰投115」1976年拆為投47前段、投47-1兩段路線,也是富有歷史意義的一條路,2016年這兩段路線再度合併。起點與投47-3相同,離1989年的投47起點(當時為本線起點)距離不到50公尺,走中和路,至中和派出所前岔路左轉,爬坡之後代表竹山歷史的八通關起點就在該鄉道旁邊,重建過的「前山第一城」石碑、九十九崁也都在該鄉道旁。


投47-3線(冷水坑~竹山市區)3.230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冷水坑」(投47岔路,與投47-1共用起點,共線)~中和路~岔路左轉結束共線,枋坪巷~「枋寮子」~岔路右轉~岔路右轉,下坪台大植物園~「坪子頂」~終點(台3岔路,續行往竹山市區)

原本為投48前段,該鄉道附近有台大實驗園區,經過竹山高中,與台3岔路作為終點。


投48線(竹山市區~過坑子)2.186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竹山市區」(縣道149岔路)~大智路~(投49岔路)~~(投48-1岔路)~~(投48-2岔路)~~終點「過坑子」(台3岔路)



投48-1線(竹山市區~桂林里)2.166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竹山市區」(投48岔路)~中山路~「桂林里」~「九曲水」~終點(投48-2岔路)

原本為投48後半段。


投48-2線(竹山市區~桂林里)2.094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竹山市區」(投48岔路)~中正巷~「桂林里」~終點(投48-3岔路)

原本為投45後半段。


投49線(竹山市區~龍鳳峽)29.611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竹山市區」(投48岔路)~頂林路~「大坑」~「抄封」~(投49-1岔路)~「頂林」」~「嶺腳」(舊投49岔路,左轉走舊投49-1路線)~大林巷「番婆林」~「大人凍」~「觀海坪」~「復興寮」(舊投49岔路,右轉)~頂林路「龍尾」~「水哮」~「鹿寮」~「民眾坪」~(舊投54岔路)~安山路~終點「龍鳳峽」(投51岔路)

此鄉道民55年就已經存在,當時只有開闢至大鞍,一直到後來因為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開闢需要(第二條聯外道路),才把此鄉道開闢至今日的「龍鳳峽」(位於投95路上),1989年也訂定終點於龍鳳峽至今。從舊0k~舊6k,舊11k~舊17.5k逐步拓寬為12米寬的標準鄉道,但是在之後因為地形關係而無法拓寬而路況極差,也是投49後半段很驚險的原因。該鄉道的海拔落差僅次於投89線,從海拔160左右一直爬升至1600多公尺,沿途的景觀也隨著海拔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路途上的大鞍竹海、竹林大道、林爽文古戰場以及知名的太極峽谷(後來開放一部分改為天梯風景區)都是沿著這條鄉道沿途放送它的迷人光彩,也讓大家認識竹山這個竹之城鎮。

2016年投49-1大人凍林道併入投49,投49大鞍社區路段被解編。


投49-1線(過溪~抄封)3.442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過溪」(縣149岔路)~田東路~「外田子」~(舊投51岔路,左轉)~田東路~(舊投51岔路,左轉)「內田子」~通過田子一號橋~左轉爬坡,正東路~終點「抄封」(投49岔路)


原本鄉道為投51,2016年的路線中段截彎取直,並且改為投49支線,此鄉道周遭為密集的茶園為主。起點位於「過溪」,在過溪派出所旁邊,至「田子」後右轉田子一號橋,然後短暫爬坡後就到達終點與投49岔路,算是竹山境內的茶園鄉道。



投51線(溪頭~龍鳳峽)12.426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鹿谷鄉起點「溪頭教育園區」(縣151岔路)~杉林溪公路,興產路~「觀音樹湖」~「初逢嶺」~「粗坑」~「相映坡」~「相思台」~終點竹山鎮「龍鳳峽」(投49岔路)

續行路線:.......溪山路,「留龍頭」~「迎風堡」~「安定彎/安定隧道」~「向欣谷」~「杉林溪生態園區」

縣道151道路於民國65年定線時就已經包含現在的投95路線,起訖點為(延平~阿里山)而實際開闢路段僅為(延平~溪頭)而溪頭~杉林溪園區至杉林溪林道入口為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整理為可行車路段,而杉林溪林道~阿里山路線為登山步道形式,為當年盛行的「溪阿縱走」路線,921之後崩毀中斷至今。

其中可行車的溪頭~杉林溪路段改為專用道路(投專1),於民國96年交通部公告改為投95線。本條鄉道至今是通往杉林溪的必經之路,由杉林溪遊樂區所養護。起點位於縣道151溪頭教育園區之前(18k牌過後即可看到),接下來開始層層爬坡且有12個髮夾彎,因此被稱為「十二生肖彎」,並且有設牌標示各生肖的圖樣,途中在羊彎附近有岔路可通往銀杏森林,這12個彎爬完後就來到龍鳳峽與投49岔路,由森林轉為竹林,通過留龍頭之後會有岔路通往忘憂森林(需搭接駁車),之後會通過富有921見證歷史的安定彎,安定彎在921地震時整個崩落,至今依然可從投49道路看到整個崩山全景,後來因為原路難以修復,而且為了杉林溪遊樂區的商機(杉林溪因此關園好幾年但都沒有裁員),於是由國工局興建了安定隧道,終於在2005年通車,本鄉道當時終點位於杉林溪的收費站。此鄉道當時為南投唯一非縣府管轄的鄉道,也沒有縣府設置的里程牌。

2010年杉林溪園區於本鄉道(當時為投95)自行設置里程牌,0k位於收費站未設牌,先後設置整數里程牌至17k於縣道151岔路,2017年該園區再度重新設置里程牌,0k改在縣道151岔路,終點16.5k設置在收費站,每500公尺會有一面里程牌。

2016年改編號為投51,起點與縣道151岔路,終點與投49岔路。





投52線(瑞竹~瑞龍瀑布)4.715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縣149岔路)~坪頂路~「山坪頂」~山坪頂林道~3k岔路(舊投52)右轉終點「瑞龍瀑布停車場」,左轉岔路可續行產業道路約2公里多

此路線最早成立於1980年,當時為南投縣第一條專用道路,因為當時擁有太極峽谷知名景點「 一光山風景區」「瑞龍瀑布」兩個景點,當時該編號路線直通一光山風景區入口,1989年(山難發生後)改編為投52,路線也縮短至通往一光山的半路上(6.660km),2001年左右設立里程牌,路線改往瑞龍瀑布路線(6.753km),2011年再度更改路線回去往一光山路線(6.660km),2016年再度改往瑞龍瀑布,至停車場入口處為終點。

起點附近有個山坪頂聚落,主要產業以茶園為主,並且有推展些觀光,在山坪頂的山頭還有觀景涼亭觀賞周遭景致。一光山風景區於太極峽谷山難後遭到廢棄,921之後山景全毀,逐漸被遺忘;瑞龍瀑布也曾經被廢棄,直至竹山天梯通行後,才慢慢受到重視,縣府重建被桃芝颱風摧毀的吊橋,2010年後也逐步興建相關設施,曾於2011年完成觀景步道與觀景台,但是2013年被大火燒毀,2017年縣府重建,於2018年完成啟用。


投53線(過溪~瑞竹)8.261km,竹山鎮   路線連結
起點「過溪」(縣149岔路)~鯉魚大橋~過橋後左轉,鯉行路~「鯉魚尾」~「照安寮」~「山仔頂」~「山邊」~「木瓜潭」岔路左轉~龍門大橋~終點「瑞竹」(縣149岔路)

此鄉道位於清水溪的西方,為竹山唯一在此河流西側的鄉道,緊鄰雲林縣而自成一格,起終點都與縣道149岔路。此邊號於1976年成立,當時只有開闢至木瓜潭附近,南端的龍門大橋為後來才完成,1989年終點延伸至龍門大橋後維持此編號、路線至今。也因為沒有在交通要道上,沿線聚落建築大都保存老舊樣式,人車也相當稀少,算是悠閒的一條鄉間小道。


投54線(磨仔坑~水里市區)17.183km,名間鄉~集集鎮~水里鄉   路線連結
起點名間鄉「磨仔坑」(台16岔路)~磨坑巷~集集鎮~樂園巷「樂園」~「共和/隘寮」~「龍泉」~「草尾嶺」~岔路左轉(台3丙岔路)~山腳巷「林尾」~中油集集站岔路左轉~過鐵軌後岔路右轉~民生路~(縣道139左側岔路,共線,右側岔路,結束共線)~集集火車站~民權街「集集市區」~民生東路~洞角巷「洞角」~大坪巷~「油車坑」油坑巷~水里鄉,中山路二段~終點「水里市區」(16線、縣道131岔路)


此路線原本為台16線一部分,台16改道後曾經被拆成縣道152+台16甲,後變成縣道152+縣道139+一般道路+投27,於2016年才統整為一個編號。

0k-3.9k為集集綠色隧道,為南投縣最有名的綠色隧道,沿途大部分路段道路與鐵道並行,後經過曾經整修過的集集隧道,後續逐漸彎繞下坡後與台3丙岔路。接下來往東續行前往集集市區,途經這個南投縣最早擁有自行車道的鄉鎮,經過知名的集集車站,再度與軌道並行,經過明新書院後與軌道分開,投54開始爬坡,在山區走自己的路,先後經過往集集大山的入口,以及南投唯一的火葬場後來到水里鄉,進入水里後,投54開始下坡,靠近成城國小附近時道路加寬,至本鄉道終點與台16岔路。



投55線(延平~崩崁)18.786km,竹山鎮~鹿谷鄉   路線連結
竹山鎮起點「延平」(縣151岔路)~延山路~「牛埔頭」~「紅花鈿」~「半天寮」~延豐路~鹿谷鄉「雙溪底」光復路~「崎頭」~「中湖」~「竹圍仔」~左轉「竹林/小半天」~(投55-1岔路)~愛鄉路~「內凍」~「內樹皮」(投55-2岔路)~「和雅村」~「深坑」~「溪坪」~終點「崩崁頭」(縣151岔路)

屬於縣道151的替代道路,位於竹山~鹿谷之間的一條充滿竹林綠意與生態之旅的鄉道。該鄉道在兩鄉鎮之間路段因為落差很大,那裏的彎路可以媲美投95的十二生肖彎,途中經過充滿人文歷史氣息的小半天、林爽文古戰場以及生態步道,媲美投49的竹林大道也都在沿路找的到。另外因為杉林溪、溪頭的民宿旅館飽和之下,投55從小半天開始至終點這一段路民宿林立,當地小吃也是又香又美味,遊玩山水之間不亦樂乎。於終點之前還有座供人許願的大石公,也是值得一遊。




投55-1線(小半天~五崙尾)4.383km,鹿谷鄉   路線連結


起點「小半天/竹林」(投55岔路)~光復路~岔路左轉~小半天高架橋~「廣興」(縣151岔路)~岔路右轉,中正路一段~中寮路~岔路左轉~二突路~終點「五崙尾」(投56岔路)

原本起點位於投56的鳳凰村,2016年資料為對調,起點改為小半天,小半天至高架橋路段早已拓寬,高架橋~縣道151岔路為2013-2015年先後進行高架橋興建工程以及沿路道路拓寬,通過縣道151之後的道路使用度很低,至二突路路段除了中寮路以外,大都是單線道。




投55-2線(內湖~和雅)2.014km  鹿谷鄉   路線連結
起點「內湖」(縣151岔路)~和雅路~「和雅谷」~終點「和雅/內樹皮」(投55岔路)

此鄉道很短,也是投55的聯外道路一環,其中以通過北勢溪的「和雅谷」以及櫻花大道為特色,0-1k和雅一號橋路段於2015年拓寬完畢。
 



投56線(鹿谷市區~愛國村)24.116km,鹿谷鄉~信義鄉   路線連結
鹿谷鄉起點「鹿谷市區」(縣151岔路)~仁義路~(舊縣151岔路)~「白茅林」~「凍頂」~「大崛頭/麒麟潭」(投57岔路)~「永隆社區」~鳳園路~仁義路~(投55-1岔路)~鳳園路~「頂城/鳳凰」~仁義路~「鳳凰谷鳥園」通過門口後右轉~田底巷~「田底」岔路右轉~苦苓腳產業道路~信義鄉~隆田產業道路,順平巷~「茅埔田」~終點「愛國村」(投91岔路)

1989年此鄉道起點位於縣道151舊路,竹山市區,終點位於今日投55-1起點的「鳳凰」,後來因為鳳凰谷鳥園的開闢以及道路新闢,終點挪到13k「田底」,一直到這幾年才繼續延伸至信義鄉隆田產業道路連接愛國村與投59接壤。前半段約1.5k岔路可通往凍頂享用烏龍茶與茶園風光,約3k旁邊有麒麟潭的湖光山色、開山廟的八通關古道歷史、鳳凰的傳說、生態鳥園的重建與新生、以及連綿不絕的鳳凰山側翼山井、萬年亨衢以及鳳凰橋樑群等,接下來來到本鄉道於鹿谷最後一個村落「田底」,為1989年編定的舊終點。2006年延伸至愛國村,2008年田底附近道路坍方,約2年多才修復,其中修復改線的彎道被取名為「白蛇彎」,通過白蛇彎後經過木瓜坑瀑布的附近,來到信義鄉,最後與投91岔路於愛國村。



投57線(秀峰~麒麟潭)9.409km,鹿谷鄉   路線連結
起點「秀峰」(縣131岔路)~鳳鵬巷~「東埔蚋寮」~「溪底城」~秀林巷~麒麟路~「麒麟山」~終點「麒麟潭」(投56岔路)

1989年編定為投58-3至「茅埔」,2006年改編為投101並且改路線至麒麟潭,2016年改編號為投57,0-6.5k為單線道,之後為雙線道。路況還ok。本鄉道最大特色莫過於3k過後有條「線浸林道」(鹿谷鄉)通過線浸山後來到「坪林林道」(水里鄉)連接投59線,為單車客的挑戰自我路線。原本終點是在3.5k過後左轉茅埔一號橋通往茅埔聚落,2010年改為直走直通麒麟潭與投56岔路。
 




投58線(瑞田~水里市區)7.154km,鹿谷鄉~水里鄉   路線連結

起點鹿谷鄉「瑞田」(縣道139岔路)~~仁愛路~~岔路,右轉~~「墘坑子」~~「凸鼻子」(緊鄰投100雖然沒有岔路,但是兩條路之間有路可通)~~水里鄉仁愛路~~「玉峰村」~~(舊投58岔路)左轉~~通過玉峰大橋~~博愛路~~終點「水里市區」(台16岔路)

1966年此線的瑞田~玉峰村為投58一部分,1995年升格為縣道131,縣府曾經打算拓寬此段,可是徵收過程一直不順利,2016年降級回歸投58,加上北側的玉峰大橋與博愛路路段。



投59線(永豐~草林)10.388km,水里鄉   路線連結
起點「永豐」(台16岔路)~永豐巷~「紅美田」~走到底左轉,濁水溪堤防~右轉通過永興大橋~「永興」(舊投58岔路)左轉,林朋巷~岔路,靠左~「下庄子」~「中庄子」~「竹子腳」(直走舊投61,岔路右轉~永隆路~「中坑」~走到底右轉~終點「草林」,續行可通往「坪林」銜接投59

起點位於水里市區外圍與台16岔路,附近就是水里的舊地名「社子」,通過濁水溪、永豐橋後,為進入曾經是八通關古道支線的永興社區,附近還有一座永豐橋興建前的對外道路:永興吊橋,此吊橋聯絡當時的縣道131(現在台21),接下來就沿著陳有蘭溪與對岸的台21線遙遙相望至終點。終點之前會經過已經廢校的興隆國小(現況由台大實驗林接手),至竹子腳之後岔路右轉開始爬坡,其中有部分地區為台大實驗林用地,一路上除了無數的彎道外就是超陡的坡度,最後可通往「中坑」「草林」兩個山上的小聚落,終點過後繼續直走可以回到投59,只是路途相當遙遠而且無指標

原本屬於投61與61-1兩條鄉道,2016年去掉投61末端,合併投61-1為投59



投61線(長寮頭~孔雀園)4.367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長寮頭」(縣道131岔路)~永川巷~岔路左轉~「司馬按」~(投63岔路)~金天巷~終點「孔雀園」(台21岔路)

原本屬於投69後段,小型車可走此捷徑通往日月潭。


投62線(頭社村~武登村)4.267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頭社國小/頭社村」平和巷~(台21岔路)~平和巷~「內灣」~「棉仔園」~協力巷「內凹仔」~終點「武登社區/武登村」(台21岔路)

位於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附近的頭社盆地,傳說中以前是日月潭的「月湖」,後來湖水乾枯變成陸地,但地下還有水源,故有「活盆地」之稱。頭社目前極力推展觀光,古早洗衣廠、牆壁彩繪、活盆地等景點,近年來在盆地有地主種植金針,每年8-9月的金針花海也形成當地的重要景點,在盆地附近有後尖山登山步道、頭社水庫等等,該鄉道為環繞了此盆地一圈,目前起點設在頭社國小旁邊,以前起點則是現在的台21甲終點。


投63線(魚池市區~公林)2.794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文武巷(縣道131岔路)~「大厝底」~「內魚池」~(投67岔路)~「公林」,岔路左轉(直走通往九族文化村),金天巷~終點晶園休閒山莊門口,道路終止。


原本路線為投67末段,2016年改為投63,本路線於文武巷為通往孔雀園(台21甲日月潭路段)以及九族文化村的重要路段,轉往金天巷後直通晶園休閒山莊門口為終點。


投64線(五城~桃米坑)11.852km,魚池鄉~埔里鎮   路線連結
魚池鄉起點「五城」(縣131岔路)~華龍巷~「猴龍坑」~「洽坑」(投66岔路)~「蓮華池」~「三角崙」~埔里鎮水上巷~「水上」~「桃米坑」(投68岔路)~直走到底左轉~(暨南大學機車道岔路右轉)終點(台21岔路)

投64位於魚池鄉的西邊與埔里鎮的西南方山區,它不是一條重要道路,但卻成為許多的單車客常去兜風之路,因為它走的路線都在深山之中。前半段路線為生態保育區的重要據點:蓮華池研究中心所在地。後半段為森林路段,在魚池、埔里交界處徘徊幾次後來到埔里,經過顏式牧場、民宿過後開始下坡,於埔里鎮路段有經過拓寬,道路寬敞舒適,下坡結束之地來到桃米坑也是本鄉道終點處,與台21岔路。




投65線(埔里市區~新城)12.723km,埔里鎮~魚池鄉   路線連結
埔里鎮起點「埔里市區」(縣131起點岔路)~中山路二段~南榮路~民生路~新生路~(投77岔路)~株生路~「白葉坑」~左轉,珠生路(投65-1岔路)~「珠子山」,岔路右轉(投72岔路)~魚池鄉「鹽菜甕」香茶巷~(投65-2岔路)~「鹿篙」~「冷掘子」~「十一股」~終點「新城」(台21岔路)續行新城巷可銜接縣道131

埔里市區路段因應開闢時間不同,路名也不相同,民生路比新生路晚開闢;中山路二段為台14舊路,離開埔里市區於珠生路以後路段為原本的投65路線,可視為台21替代道路,爬升至最頂點為埔里/魚池交界,接下來下山經過香茶巷後可欣賞沿途魚池遠景風光,算是一條令人心曠神怡的路線。


投65-1線(埔里市區~白葉坑)2.268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埔里市區」(縣131岔路)~忠孝路~隆生路~(投77岔路)~終點「白葉坑」(投65岔路

原本大部分路段為投65,2016年調整起點為縣道131岔路。



投65-2線(鹽菜甕~魚池市區)4.128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鹽菜甕」(投65岔路)~~埔尾路~~通過埔尾橋~~岔路,右轉~~岔路,右轉東興巷~~終點「魚池市區」(縣131岔路

原本為投67中段,起點與投65岔路後一路下坡至埔尾橋,接下來岔路右轉開始爬坡,通過魚池清潔隊後坡度平緩,最後來到魚池市區後,改線東興巷與縣道131岔路終點。




投66線(洽坑~槌仔寮)5.804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洽坑」(投64岔路)~途經賞螢區~岔路左轉,華龍巷「火培坑」~山楂腳巷~(投66-1岔路)~終點「槌仔寮」(縣131岔路

起點位置約在投64線3.7k,附近就是蓮華池生態中心,除了該中心周遭有生態園區以外,在投66起點~1.5k之間也有一處廣大的原始林以及螢火蟲區,每當螢火蟲季(4-5月)晚上,該路段會封閉為步道。因為這段生態園區道路無法拓寬,目前已經在投64線2k處另闢道路,未來可能會變成投66新路線。離開螢火蟲園區後至投66-1起點路段均以拓寬完畢,沿途住家很少,部分路段路面為剛性路面,一直到投66-1起點岔路後才有比較密集的住家「山楂腳」聚落,最後與縣131岔路終點。
 






投66-1線(仙楂腳~湖桶)1.595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仙渣腳」(投66岔路)~大雁巷~「頂雁」~「雁地」~「澀水/大雁」~終點「湖桶」(台21岔路)

1976年成立至今。雖然長度短卻對當地觀光很重要的鄉道,路途上的「大雁」「澀水」兩個連在一起的聚落曾經毀於921地震,後來他們把沒落的紅茶產業重新恢復並且建立了民宿群推展觀光,如今已經轉型成功並且嚐到豐盛的果實。


投67線(槌仔寮~貓欗)2.109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槌子寮」(縣131岔路)~文正巷~「單冬頭」~「田螺污/中明社區」~終點「貓囒/孔明廟」(台21岔路)

原本屬於投66後半段,2016年與投66拆開,起點附近為知名的金龍山觀景台園區,途中經過中明社區、孔明廟、終點附近有親手窯(做窯),右轉台21可通往日月潭。


投68線(北山坑~桃米坑)8.998km,國姓鄉~埔里鎮   路線連結
國姓鄉起點「北山坑」(縣147岔路)~鐘靈道路/種瓜路「下種瓜坑」~(通過國6下方)~埔里鎮「成功里」~「上種瓜坑」~種瓜路~「草湳尾」~「草湳」~「中路坑」~終點(「桃米坑」,投64岔路)

1989年的投68位於此路線,但是當時起點是位於埔里鎮成功里「種瓜坑」,屬於本線起點鄉道,2006年起點延伸至「北山坑」與縣147岔路,在2k附近有個玉門關瀑布,那裏也有玉門關山莊供遊客居住,當地美景吸引不少觀光客過來探密,但該路段為單線道不利大型車進入,曾經發生遊覽車墜落山谷慘劇,現在該路段禁駛大客車。接下來沿途為山林為主的少數聚落,經過埔里鎮重要溼地「草湳溼地」,最後至「桃米坑」與投64岔路為終點。

桃米坑是屬於以生態園區為主軸的一處社區,也曾經毀於921地震,類似於魚池的澀水社區一樣為震災重生的社區,只是方向不同,相同的是民宿開了不少間。2009年從日本進口的紙教堂過來桃米社區後,掀起了一陣陣的人潮車潮與無限商機。


投69線(內底林~長寮頭)13.697km,埔里鎮~仁愛鄉~魚池鄉   路線連結
埔里鎮起點「內底林」(投71岔路)~中正路~岔路右轉~「紅仙水隧道」(投70岔路)~過坑巷~「大埔」~仁愛鄉「過坑/卡度部落」~光明路~右轉,中正二號橋~魚池鄉中興巷~**短暫進入埔里鎮範圍,又再度進入魚池鄉範圍**~「內加道」~「中庄」(投69-1岔路)~「內加道坑」~慶隆巷,「東光」(舊投69-2岔路)~(舊投69-3岔路)岔路右轉~終點「長寮頭」(縣131岔路)

屬於埔里~魚池之間的一條長鄉道,此鄉道1976年起訖點為內底林~孔雀園,2016年縮短至長寮頭。0-2k之間層層爬坡,經過一堆髮夾彎後,來到紅仙水隧道,通過隧道後來到仁愛鄉中正村,目前又稱卡度部落的布農族原住民村,除了當地特有的圖騰以外,密集的兩排路燈也是特色(於2017年拆除),富有光明大道之稱(路名也叫光明路),接下來通過曾遭受莫拉克颱風侵襲的中正二號橋後進入魚池,沿途經過幾處零星的住戶後來到規模較大的社區「東光社區」,之後右轉,下坡,最後與縣道131岔路為終點。

此鄉道原本有三條支線,2016年剩下一條。


投69-1線(外加道~中庄)2.495km,魚池鄉   路線連結
起點「外加道坑/共和村」(縣131岔路)~碧山巷~「鹽土坑」~中興巷~「坪頂」~終點「中庄/內加道坑」(投69岔路)

此鄉道起終點都有聚落,特色只有爬坡。


投70線(紅仙水~東埔)3.076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紅仙水」(投69岔路)~過坑路~終點「中坑」(投71岔路)

 民78年鄉道整編時把這一段位於埔里邊陲地區,緊靠山壁的路段改為投69-71之間的包夾鄉道編為投70。一邊緊靠山壁,另一邊就是懸崖,沿途只有一間樓房,無門牌,為宗教清修之地。山壁那一側為仁愛鄉的範圍,因為地勢頗高,可以看盡埔里盆地以及投71線,但該條鄉道無安全設施、無路燈,晚上還是別走的好。


0-0.8k未拓寬,當地有爭取拓寬~



投71線(水頭~武界)18.093km,埔里鎮~仁愛鄉   路線連結
埔里鎮起點「水部子/水頭里」(縣131岔路)~中正路~「九股」~「十一份」(投72左邊過來共線)~(投72從右邊而去結束共線)~「內底林」(投69岔路)~武界路~~(投72岔路)~「北坑」~「東埔/中坑」(投70岔路)~仁愛鄉武界產業道路~卓社隧道~武界村內道路岔路,續行~新武界橋~終點新武界隧道,與投83共用同一個終點位置。


投71線位於埔里鎮的路段在民55年就已經存在,當時終點是設在埔里、仁愛交界處,通往武界的路已有,但當時被列入山地管制區,後來民65年改編投71-1,路線終點圍繞經檢查哨~武界部落內~台電宿舍門口為終點,1989年改為投71,至2011年里程牌插設路線才取卓社隧道路線,終點改至新武界隧道北側。

投71在過去的路況很不好,知名度高常被當做挑戰路線,一直到2010-2011年間修復工程完工後才舒暢好走。此鄉道0-4.5K為平直的雙線大道,緩緩爬坡,5-9K有明顯爬坡且有幾個髮夾彎。接下來會遇到岔路,直走通往現在路線往卓社隧道,右轉為舊路,在過去可是充滿回憶的陡坡與十多個髮夾彎之艱困歷程。舊10k右轉為卓社林道起點,舊13K為海拔最高處,那裏有個武界檢查哨(廢)之後路段為十多處髮夾彎層層下坡,至舊17k附近道路中斷。離開卓社隧道後就逐漸看到世外桃源之地:武界,屬於仁愛鄉法治村,布農族村落。來到武界之後直走新路往新武界橋(以前為武界林道一部分),舊路左轉進入武界部落,當地有充滿原住民風的民宿、小吃,武界吊橋、以及台電大觀發電廠的根據地也都在投71附近,舊終點牌在大觀發電廠員工宿舍入口(已拆除),進入後可通往思源橋往曲冰(該路段目前已中斷,紙能走一部分)

以前武界與曲冰都是有親戚關係的原住民村落,後來日本人興建水庫後中斷兩村落之間的聯絡道路,只能靠狹窄的吊橋(萬豐產業道路,也是古道)群聯絡,這些水庫發電後來變成台電的「大觀發電廠」一環,該古道在921之後中斷至今,縣府為了促進觀光與仁愛鄉的「環狀道路系統」,把投71與投83連接起來的最終計畫,就是新建萬豐隧道與旁邊的聯外道路,於2009年通車,兩村落終於得以再度聯成一氣。




投72線(株仔山~內底林)4.755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株子山」(投65岔路)~株生路~(投77岔路)~(縣道131岔路)~「十一份」(左轉,與投71共線)~(右轉,結束投71共線)~東潤路~岔路右轉~「外東埔」~走到底右轉~終點「內底林」(投71岔路)

  橫越於埔里南方的鄉道,聯絡投65、71之間的要道,其中兩度與投71岔路,沿途沒啥特色,只有香菇園特別多,因為非處交通要道,利用的人為當地人居多。


投73線(小埔社~坪頭)7.138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小埔社」(台21岔路)~永豐路~「一新社區/燈心胡」~ 「五股」~「大庄」~向善一巷~「田寮」~「坑內」(投73-1岔路)~左轉,向善路~(投73-2線岔路)直走~善新橋終點「坪頭」(台14岔路)

1961年編定至2006年起終點均為「小埔社~愛蘭」,2016年才改末端路線,此鄉道為中台禪寺的重要聯外道路,善新橋路段為2002年完工,當時為疏通台14通往草屯的瓶頸而建造。



投73-1線(大坪頂~向善一號橋)7.178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大坪頂/合成社區」(台21岔路),大坪頂隧道,通過後左轉~北村路~合成巷~「北寮」~「水流東」~向善路~「閂門棍」~「坑內」~終點(投73岔路)

此鄉道1976年成立投81線,當時為台車道所改建可行車道路,只有通到「水流東」,一直到民國80年代才開闢至「坑內」與投73接壤,2016年改編為投73-1線。起點位於大坪頂附近,在起點北側有開闢另一條聯外道路,但投81路線依然走台車道小埔社隧道,也是南投唯一依然有「使用」的台車道隧道,沿途大都為農田,,附近有瑪琳窟一處景點(湖泊),其他大都是典型的山區道路。
 




投73-2線(向善二號橋~愛蘭)3.849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向善二號橋(投73岔路)~~向善路~「向善社區」~右轉,向善橋~(通過國6下方)~三腮路「八股」~「烏牛欄」~鐵山路~終點「愛蘭」(台1421岔路)

原本為投73後半段,主要通過向善、愛蘭、鐵山等主要聚落。附近有廣興紙寮、暨大附中、埔里基督教醫院等主要地標。


投75線(史港里~埔里市區)4.669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獅子頭/史港里」(台21岔路)~中正路~中正一號橋(通過國6下方)~「籃城」~終點「埔里市區」(台1421岔路)

台21線替代道路,原起點位於「四角城」與台21岔路。舊路沿著蜿蜒的農地通過眉溪,經中正一號橋在藍城自來水廠連接現在路線,在過去也是小埔社糖鐵路線的一環,後來因為糖鐵的拆除與四角城路段難以拓寬,於是該路段廢棄改線為今日所看到了路段並且在0-4.3K拓寬為12米的路寬。目前中正一號橋留有橋墩遺跡,位於國6下方形成歷史對比。國6完成後於眉溪北端設置埔里交流道,台21與投75變成往埔里市區的重要道路,尤其投75是最快的路線,因此4.3-4.7K終點原本僅8米寬道路以於2008年進行拓寬,隔年完工並且安插新指標、里程牌,讓通往埔里市區更為快速,終點過後直走可銜接縣道131起點。


投76線(史港里~牛眠山)3.609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獅子頭/史港里」(台21岔路)~獅子路~福興路~「福興社區」~「公館」~(投78岔路)~終點「牛眠」(台21岔路)

1961年至今編號、路線始終如一的鄉道。埔里盆地面積廣大,除了培育埔里大大的市鎮以外,在北邊還有塊沖積平原帶,部分土地為台糖農場的一部分,現在台糖事業已經轉型為多角化經營,曾經繁盛一時的埔里糖鐵現在已經消失無蹤,此鄉道於台糖農場部分用地目前正在開發福興溫泉,未來會興建聯外道路,預定為投76-1線。


投77線(壽全橋~愛蘭橋)3.839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壽全橋」(投72岔路)~南環路~(投65-1岔路)~(投65岔路)~「茄苳腳」~「溪底」~岔路左轉~終點「愛蘭橋」(台1421岔路)

 該鄉道沿著南港溪而行,於2006年成立。會升格為鄉道原因是此路線可以從魚池過來的車輛,不必通過埔里市區而可直接通往愛蘭橋往台中,可以說是縣道131的替代道路,也是埔里鎮南側外環道路。



投78線(四角城~大湳)3.892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四角城」(台21岔路)~福興路27巷~(投76岔路)~福興路28巷~「牛眠」~守城路~「守城」~岔路右轉~(通過國6下方)守城橋~大湳路~終點「大湳」(台14岔路)

1961年此鄉道還有延伸至四角城聚落內,1976年縮短至台21岔路之後維持此路線至今。0-0.5k以外的其他路段均已拓寬為12米。該鄉道與投76交會後,經過牛眠山下的沖積扇,經過「牛眠山」「守城」「大湳」三個聚落,最後與台14岔路終點。
 



投79線(大湳~鯉魚潭)3.100km,埔里鎮   路線連結
起點「蜈蚣崙or大湳」(台14岔路)~鯉魚路~「麻竹湖」~「茅子亭」~「鯉魚潭」~終點「埔里彈藥庫」,本線終點,續行為營區內道路。


此鄉道於1976年成立,至今尚未變動路線,0-2.5k左右已拓寬為12米,本鄉道最大景點為鯉魚潭,鯉魚潭是埔里地區一個小湖泊,目前已經與虎子山聯成一氣,彼此有步道可連接,鯉魚潭山水風光一覽無遺,該處除了有這些遊憩風景區以外,周遭還有一些飯店供住宿。2.5-終點為單線道,而且越走越進入山區,最後會來到一處陸軍營區,也就是投79的終點,該營區為彈藥庫。



投80線(梅子林~惠蓀林場)8.076km,國姓鄉~仁愛鄉   路線連結
國姓鄉起點「梅子林」(台21岔路)~北原路~仁愛鄉~中華路~「清流」~「中原」~「眉原」山林巷~終點「惠蓀林場收費站」,續行為惠蓀林場園區道路。

民55年至今雖然起終點有延長、縮短,但基本上還是走同一條路,也是從國姓通往仁愛清流、眉原等原住民村落的一條鄉道。在過去於清流部落入口有設檢查哨(廢除,建築還在),沿途所見原住民村落充滿了親切與和樂。此鄉道最主要的目標還是中興大學實驗林,也是惠蓀林場園區。現在在8k處有設收費站,原本終點在園區內道路終止處,2016年後退至收費站。在舊13k旁邊有路可以下去北港溪溯溪而行,目前縣府已有打算用投80延伸至投89取代投89後半容易崩塌的部份,延伸線起點可能從舊的11k另闢道路或舊的終點14.309k(小木屋)沿著既有道路下行沿著北港溪興建高架道路至投89線「瑞岩」附近接壤。
 



投81線(長豐村~中坑)9.002km(實際里程11.546km),國姓鄉   路線連結
起點「中坑」(本線起點位於中投交界,續行可銜接中95線)~東三巷,長興產業道路~「燈心掘」~「大茅坪」~左轉,長友巷~終點「長豐村」(台21岔路)


1961年此路線為縣道131,,1976年被取消,2006年編號為投97,於2010年掛牌,目前現場只剩下0k牌,全部都是單線道而且難以會車,僅在中投交界附近有遠景可看,其他路段僅可隱約看到國姓部分遠景,沿途大都是檳榔園盤據,比較無特色。


投82線(房厝~泰雅度假村)1.346km,國姓鄉   路線連結

起點「房厝」(台21岔路)~~北原路~~終點「泰雅渡假村」,續行為園內道路

此路線為新增,為泰雅渡假村聯外道路。



投83線(霧社~武界)25.198km,仁愛鄉   路線連結
起點「霧社/巴蘭」(台14岔路)~大安路~「萬大」~(萬大林道岔路)~高平路「松林/親愛村」~親豐產業道路,清華巷~「妹原」~「曲冰/萬豐村」~「姊原」~「哥哥原」~終點「新武界隧道」,與投71共用同一終點位置,續行接投71線。

與投71線形成一條環狀路網,日治時期就有此路,民國55年-65年公報都編成投71線,一開始終點是設在「萬大」,後來延伸至「松林」,近年來延伸至「曲冰」附近的「哥哥原」,2006年後縮至「松林」,2016年延伸至新武界隧道北口。2009年萬豐隧道開通後此鄉道可直達武界。本鄉道前段約6公里可盡情觀賞萬大水庫的壯麗,於萬大林道入口處有設檢查哨(已廢,拆除),旁邊有專用道路(2016年改編為投專10)可通往知名景點「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除了這個火紅景點以外,其他原住民部落有松林(親愛)、曲冰(萬豐)等也都是值得一遊的地方,尤其在曲冰(萬豐)附近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使本條鄉道後半段更有看頭,在曲冰附近有條古道可通往武界,該古道因為連年風災豪雨之下已經消失大半。



投84線
(石門~埔尾)5.231km,國姓鄉   路線連結
起點「下石門」(縣133岔路)~大長路,「石門」~左轉,國姓路~「上石門」~「竹子坪」~「小岸」~「九芎坪」~長北路~終點「埔尾」(台21岔路)。


 本鄉道在2016年時,起點延伸併吞縣道133大長路的舊路線,本鄉道於港門橋為分界,以北為長北路,以南為國姓路。另外此鄉道也是從台14進入國姓通往北港糯米橋、惠蓀林場的一條捷徑。


投85線(靜觀~廬山)9.647km,仁愛鄉   路線連結
起點「靜觀部落/合作村」本線起點,平生路~「平生」~「平和」~法治巷「平靜/都達」~終點「廬山」(台14岔路)

目前起點設在原住民村落「靜觀」入口,在靜觀部落內有條岔路可以通往「翠峰」與台14甲岔路,那一段小路因為地勢無法拓寬而且超級陡所以沒有被列入鄉道,卻也因此變成單車的挑戰酷道。靜觀部落之後會經過平生部落、都達部落,在7k附近有一處崩塌點已經改建為明隧道,最後與台14岔路終點,位於廬山部落附近。


投89線(天池~力行檢查哨)53.193km,仁愛鄉   路線連結
起點「中投縣界/天池」(銜接中131)~福壽路~「華岡」~翠巒產業道路,岔路左轉~「翠巒」~「馬力觀」~力行產業道路~「望陽/力行」~「慈峰」~「瑞岩/發祥」~「合望」~「梅目」~終點「力行檢查哨」(台14岔路)

唯一台中~南投之間的跨縣鄉道就是位於和平區~仁愛鄉之間的福壽山農場道路以及力行產業道路了。此路段在清朝年間就已經有古道連接,大略沿著投89-中131-台8-台7甲至宜蘭的「匹亞南山道」,民國76年由省政府開闢可行車道路,後來天池~馬力觀路段先由縣府接手,編號為中投1線,馬力觀~力行檢查哨於民國97年才由縣府接手養護。目前無法得知前身的「中投1線」何時成立,但民國96年交通部公報上已經改為中131與投89,當時投89只有「天池~華岡」的10.378k,不包含長達42.5k左右的力行產業道路,後來民97年12月18日,交通部公告投89線納入力行產業道路,使本鄉道一躍做掉原本最長的鄉道竹60線,成為台灣最長的鄉道。另外也有許多的「第一」事蹟:海拔最高的鄉道、公認最慘烈的鄉道、南投海拔落差第二高的鄉道(第一名為投49)、全台養路經費最高的鄉道(每年養護經費至少2億以上)。

從台8梨山部落轉入中131鄉道(無里程牌),為福壽山農場的聯外道路,該農場可以說是周圍環山群抱的一處優美農場,景觀極美。接下來在「天池」靠近縣界時會看到投89起點牌,沿途會經過以下村落:華岡、翠巒、力行、紅香、瑞岩等聚落。沿路景觀不錯,村落風情值得一遊,只是那種驚險坡度與慘烈路況,是旅人的極大挑戰,又加上高海拔的刺激之下,你會永生難忘。本路段在以前可是條良好產道,921之後由於該條鄉道的上邊坡與下邊坡各有一條斷層帶被錯動,地質開始破碎,後來又有
颱風肆虐之下才有今日的慘況連連。另外也與沿線的農作物開發也有關連,有如梨山的翻版,土地超限利用把原本的森林地帶變成耕地,而且多種植缺乏涵養水份的作物,也是造成邊坡不穩的因素之一。這條投89因為是力行通往梨山的重要道路而且僅此一條,十年來縣府砸重金養護,不輸橫貫省道養護經費的的無底洞輪迴之下,已經萌起想把投80延伸連接至瑞岩的想法,把投89最慘烈的其中一段給取代掉,另外一個方案為力行~馬力觀之間道路做替代道路,目前都在評估中。

投89最後來到台14甲岔路為終點,該地原本有一處檢查哨,2009年街景還在,兩年後已經拆除改建為飯店。目前本人尚未記錄此鄉道。



投91線(信義市區~土場)22.382km,信義鄉   路線連結
起點「信義市區」(台21岔路)~明德街~「愛國」(投56岔路)~岔路左轉,陽和巷~「風櫃斗」~「牛稠坑」~陽和巷~「新鄉」~信筆巷~「羅娜」~美信巷「久美」~左轉~(台21岔路,續行)~終點「土場」(台21岔路)

屬於台21線替代道路,又稱信和產業道路,取自為「信義~和社」而來,該鄉道編號於民國65年編定,而且當時就有「風櫃斗」這個賞梅景點。從信義市區開始,途中經過坪瀨吊橋園區附近,接下來爬坡通過風櫃斗以及一連串髮夾彎,約8.5-9k之間可看見台21以及群山美景,接下來會通過幾個原住民村落:新鄉、羅娜、久美。附近也有許多林道可供探險,其中一條是比較有名的「亞衫坪林道」。第二次台21岔路「土場」繼續直走、第三度與台21交會才是投91終點。




投93線(和社~桐子林)5.959km,信義鄉   路線連結
起點「和社/同富村」(台21岔路)~同和巷~太平巷~終點「桐子林」(台21岔路)


 屬於台21線替代道路,曾於民國90年左右掛牌為投93,於2010年拆除,2016年復編,惟後半段的草坪頭道路未編入。起點位於「和社」,途中會經過桐子林社區、桐林國小等地。前面3公里路段大都沿著和社溪,於八八風災大都遭受損毀,通過和社溪的桐林橋於2017年改建完畢,後半段地勢較高,通過桐林社區。終點續行可通往草坪頭茶園,也是賞梅景點之一。



投95線(和社~東埔溫泉)7.766km,信義鄉   路線連結
起點「和社/同富村」(台21岔路)~開高路~終點「東埔溫泉」續行開高路可通往沙里仙林道或接回本鄉道。


別稱「東埔道路」,曾經為八通關古道的一部分,起點附近的和社橋在過去是縣道131的終點之處,如今131變成台21。路途上有一個曾經是全台最長的明隧道「哈比蘭明隧道」在2010/5曾經山崩中斷,縣府已在旁邊興建日橋、月橋,已繞過此危險地帶,取代明隧道的功能,於2011/9/24通車,終點位於東埔溫泉之前的停車場附近,續行可通往東埔溫泉、沙里仙林道或接回本鄉道。
 




投97線(伊達邵~達瑪巒)11.295km,魚池鄉~信義鄉   路線連結
魚池鄉起點「德化社/伊達邵」(台21岔路)~※無路名※~信義鄉和平巷~「開法」~「潭南」~「谷能」~「大模南」~「以是給」~終點「地利村/達瑪巒」(台16岔路)

一條日月潭與地利村的聯絡道路,以前此鄉道在北端魚池鄉、信義鄉交界處有設檢查哨,在南端的台16地利橋附近的信義鄉交界處也有檢查哨,目前只剩台16檢查哨建築還在,但兩者都已經廢棄了。路途上經過最大的原住民聚落「潭南」,代表日月潭南方的意思。當地在921地震時毀了大半房屋,現在已經重建完畢並且煥然一新。至於地勢方面一開始為爬坡,到達信義境內之後一路下坡到終點,潭南地區的玉崙溪在桃芝颱風重創造成大量土石流,之後的連年颱風肆虐之下,除了該條溪一直無法整治完成以外,下游的投63線9k以後道路以及台16地利橋慘遭沖毀,後來路基幾乎全部改道。縣府與公總之間協調重建問題拖了很多年,縣府也曾被監察院糾正,九年之後的2010年,投63末段道路終於修復完畢,但終點之前的兩三百公尺路面暫時用便道形式通行,至於拖9年才完工的地利橋也改為達瑪巒橋。


投100線(竹山交流道~凸鼻子)15.124km,竹山鎮~鹿谷鄉~水里鄉   路線連結

竹山鎮起點「竹山交流道」(竹山交流道連絡道岔路)~~產業運輸大道~~(台3岔路)~~(通過台3丙上方)~~小嶺隧道~~鹿谷鄉~~岔路,靠左~~走到底右轉~~(通過縣道139下方)~~(與投58緊鄰,沒有岔路但是兩條路之間有道路可通)~~水里鄉~~終點「凸鼻子」~~續行直走可通往玉峰村與投58岔路,續行後左轉可銜接砂石車專用道路往信義鄉


本路線的前身為濁水溪堤岸道路,但是在沿線三個鄉鎮之間沒有連通,砂石車必須借道省道,縣府為了要讓砂石車免走省道造成居民生活不便,於是串聯竹山、鹿谷、水里之間的堤岸道路闢建產業運輸大道第一期。除了原有堤岸道路設施改善外,新闢竹山交流道~堤岸道路之間路段、新闢竹山~鹿谷之間的堤岸道路(包含通過台3丙上方道路以及小嶺隧道)、新闢鹿谷靠近凸鼻子路段可連通砂石車便道等,陸續於2006-2009年完工,並且於2008年插設里程牌。

2016年納入鄉道系統為投100,後續第二期往信義鄉路段因為玉峰村要開闢隧道問題遭遇居民抗爭而擱置興建,故現況為投100終點(產業道路第一期終點)需左轉連接砂石車便道通往信義鄉。












6 則留言:

  1. 整理得好詳細啊!
    另外投89可以拿我的文章過去不用客氣哦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在2015年有短暫跑了50-53K,只是沒有發文。

      希望全台灣各縣市能夠有這麼詳細的鄉道路線表:)

      刪除
  2. 真是厲害跟認真,給個推啊!!

    回覆刪除
  3. 謝謝您的紀錄與分享!
    我大學時期常常在網上查南投縣道怎麼走想到處探險
    你的網誌在google查詢結果常常是排在前面而且資訊很豐富
    謝謝你陪我度過大學的道路探險時光!!!
    (大學常在埔里、仁愛、魚池、國姓趴趴走)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來你是在暨南大學喔,兩年前我在埔里工作比較長跑大埔里地區(國姓、埔里、仁愛、魚池)一帶。會寫公路紀錄文的人算是少數中的少數,當然會排在前面啊XD,也感謝你的支持,也祝福你未來順遂。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