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南投鄉道總覽(2006年)

2008年開始本人開始致力於推展台灣公路系統的第4級公路(鄉道)記錄,開啟了公路記錄的另一片天,也成為最早對鄉道有系統的記錄者,從研究各地圖路線開始至不斷的機車探勘與拍照後,建立最正確的路線圖以及探勘後於無名網誌發表,經歷一段時間後造成不小的迴響。小有名氣之後,2010年開始記錄方向稍微轉變,不再是單純的跑道路而已,而是要讓大眾注重於鄉道聯絡功能以及編號稱呼的重要性,另外也為了要改善各家地圖的正確性以及建立路拍旅遊指南,於是先後繪製南投各鄉鎮地圖依序發表於blogger相簿並且發文於網誌。

從高橋大的網誌文章:高雄鄉道從2009年底開始針對高雄鄉道做有條不紊的整理後,本人也決定跟進寫一篇詳盡的南投鄉道整理。一開始是建立在無名小站的網誌內,但是無名有字數限制以及表格整理有很大的問題而擱置,一直等到2011年在blogger的新網誌啟用後,才開始付諸實行這個計畫,前後撰寫一個月以上才完成。

南投縣鄉道簡介:南投縣的鄉道系統在1961年於臺灣省政府公報中第一次詳列起終點、里程與樁號資料,當時的鄉道僅有少數路線以相同編號及路線延續至今,1970年微調,大部分鄉道在1976年第二次公路普查中改編,逐與今日鄉道系統漸趨類似。1961-1983年的南投鄉道系統中有數條採用縣道編號,但實質上編列為鄉道,如鄉道131線、鄉道147線。

1961年首次公布鄉道起訖點資料時,南投縣各鄉鎮均有鄉道通過(含縣道編號之鄉道)。路網以草屯鎮、名間鄉、埔里鎮較密集並且持續此記錄至今。1976年第二次普查之後竹山鎮、鹿谷鄉鄉道密度也有提升。1989年第三次普查,2006年第四次普查,後面兩次普查中鄉道系統僅有少數鄉道有延伸或縮短,也僅新增與改編或解編少數的鄉道,其他鄉道編號、路線系統依舊以1976年為大同小異。


本列表所列的起訖點、全長里程資料大都為本人親自探勘而得(少數未探勘鄉道均參考網友文章),為民間版(實際)資料,官方版資料請參閱民99年公路總局資料(請點「南投縣」)

起訖點以實際起訖點離該地名最近的為主,如果該點附近無最近地名就改以當地所處的村里為準,此為民間版的定義,與官方版會有所出入,使用時請注意。



南投鄉道起終點牌整理彙編,部分照片引用網友照片,缺牌或遺失者則照片從缺

起點牌
終點牌

---------------------------------------------------------------------------------------------------------
編號欄為「藍色」者為已記錄(不代表已發文),「紫色」者為部分記錄,「灰色」為未記錄,「棕色」為缺號&廢除

長度部分如果有兩種里程數據,前者為舊長度,後者為2010-11年里程牌更換後的新長度。

1(一東寮~新庄 //2.71km)草屯鎮
起點「一東寮」(投92岔路)~防汛路~(投2岔路,右轉)~「下番子田」稻香路~(穿越台63)~新豐巷~新庄一路~終點「新庄」(舊台14岔路)

從芬園鄉一東寮(烏溪南岸河堤)聯絡草屯鎮番子田、新庄等聚落的一條鄉道,默默無名,而且路線不是很好找,一不小心就會走錯路,沿途為單純的鄉間景致。

2(下番子田~牛屎崎 // 2.125km)草屯鎮
起點「下番子田」(投1岔路)~稻香路~(穿越台63)~(台63岔路)~「竹圍」~(台3岔路)~終點「牛屎崎」(台3岔路)
 
位於投1附近,也是穿越於聚落、農田區的草屯鄉道,這條鄉道比投1還重要,大都與台14平行,,其中在台63甲岔路~台3岔路這一段稻香路在台3線烏溪橋重建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聯絡角色,有計劃要拓寬不過後來沒下文。此鄉道路名為「稻香路」。

3(頂茄老~新庄 // 2.318km)草屯鎮
起點「頂茄老」(台14岔路)~芬草路三段217巷,走到底後右轉~嘉老東路~(穿越台63)~新庄二路~終點「新庄」(舊台14岔路)

草屯鄉道,路線為ㄟ字型,路線跟投1一樣不是很好找,一樣也是鄉間小路。
 
4(頂茄老~新庄 // 3.962km)草屯鎮
起點「頂茄老」(台14岔路)~芬草路三段~石川路~(穿越國3)走到底左轉~「下埔子」走到底左轉~(穿越國3)~(台63岔路)~「過溪子」~(台14岔路)~終點「新庄」(投9岔路)

大部分路線都在草屯鎮石川里,為ㄈ字型鄉道,跟前三條鄉道比起來好多的是在0.3k之後至終點都已經拓寬為12米寬鄉道,並且沿途里程碑保留相當完整,在石川里居民維護下此鄉道維護尚佳,在國3下方的石頭埔公園有記載投4的歷史以及拓寬歷程。

附近景點:墩倫堂
 

5:存在於民50-65年,現為缺號
 

6(北投新街~下雙冬 // 舊:9.79km新:14.102km)草屯鎮
起點「北投新街」(投9岔路)~北投路~敦和路~「崎下」~(台3岔路)~走到底,右轉中山街~左轉勝和街~「草屯市區」(台3岔路)~玉峰街~「草屯舊市區」草屯圓環~玉屏路~(台14岔路)~「雙叉港」(投10岔路)~「北勢湳」~(國6東草屯交流道岔路)~「半路井子」(投10岔路)~「大埤」(投10岔路)~舊終點「土城」(台14岔路)

延伸段:左轉中正路,與台14共線~右轉中正路,共線結束(台14舊路)~(投19岔路)~新終點「下雙冬」(台14岔路)

公總曾代養延伸路段

草屯境內最長的橫貫鄉道,起點就在草鞋墩(舊市區)興起之前的北投,現在所看到的北投大都已改建,但是狹小路型還在。從北投開始一直到「崎下」(位於敦和路約1.5k附近,敦和國小附近)在過去大都是三合院、老厝、大宅院為主,不過在道路的拓寬以及大戶人家的沒落之下,現在只剩下有機會要開發的「崎下」還可看到老房子了。接下來沿著敦和路進入草屯市區,經過草屯圓環後就沿著玉屏路往南埔方向而去,經過北勢里一樣也歷史悠久的聚落後,最後在「土城」結束。(ps:從草屯圓環~土城以前為縣道148路線,目前還留有一塊舊碑,另外在國6開通前,也是台14往草屯、台中的替代道路)近年來因為台14雙龍段舊路需要養護,才把投6延伸下去至下雙冬。台14雙龍段舊路為沿著烏溪南緣的道路,其中有經過三個隧道,並可遠觀九九峰以及國道六號,以及知名的一線天景觀,最後經過下雙冬聚落後與台14接壤終點。

附近景點:敦和宮、北勢湳生態池、土城隧道、雙龍隧道、一線天、墓碑山


7(番子田~新庄 //1.160km)草屯鎮
起點「番子田」(投2岔路)~日新街~終點「新庄」(舊台14岔路)

聯絡這兩個聚落之間的草屯鄉道,超級短的日新巷(後來改為日新街),經過日新國中,原本此鄉道流量還不少並且幾乎拓寬為12米寬。後來在與它平行的台63甲完工後,就人車稀少啦。


8(牛屎崎~雙叉港 //舊: 1.660新:1.713km)草屯鎮
起點「牛屎崎」(台3岔路)~僑光街~走到底,右轉御富路~左轉豋輝路~終點「雙叉港」(投6岔路)

聯絡這兩聚落之間的草屯鄉道,而且路線不因為都市計畫道路「御富路」「豋輝路」的開闢而改線,從民國55年至今路線始終如一,一直到民國100年里程牌工程才稍稍改線。現在此鄉道動線已經被另外開闢的豋輝路取代了。因為此鄉道全部位於草屯都市計畫區,未來可能會被廢除。

9(新庄~阿法庄 // 舊4.402---新4.710km)草屯鎮
起點「新庄」(舊台14岔路)~史館路~(投4岔路)~(台14岔路)~「崁仔腳」~(投6岔路)「北投新街」~(縣148岔路)~右轉碧山路,與縣148共線~左轉立人路,共線結束~「溝仔漧」溝漧巷~終點「阿法庄」(台3岔路)

此草屯鄉道聯絡「新庄」「北投埔」「阿法庄」這三個聚落,中間與縣道148共線,北段為史館路,南段為立人路,其中北段「新庄」~「北投」投6起點岔路已經拓寬,「北投埔~碧峰國小」為近年來新拓寬,投9南段因為有經過學校以及交通動線的捷徑等因素,車流量多,請注意。另外此鄉道從民國55年至今路線始終如一。

附近景點:登瀛書院
 

10(雙叉港~土城 // 4.483km)草屯鎮
起點「雙叉港」(投6岔路)~中和路~「下崁仔」~「頂崁仔」~「半路井仔」(投6岔路)~「屯園」玉屏巷~右轉玉屏路~「大埤」(投6岔路)~終點「土城」(台14岔路)

本鄉道從「雙叉港~屯園」之間在國6開通前,為台14往台中、草屯替代道路,所以已經拓寬多時,另外此鄉道最大特色就是有三次跟投6線交叉,它的終點以前是縣道148民國50年-59年的終點。
 

11(溪州~營盤口 // 1.660km)草屯鎮~南投市
草屯鎮起點「溪州」(台3岔路)~草溪路~(下方穿越台14乙,中興交流道)~南投市營盤路~終點「營盤口」(台3岔路)

「溪州~營盤口~內轆」從草屯跨越到南投的聚落路線在過去是一條老路線,聯絡當時的台3草溪路、台3甲中興路(變成台14乙)後來台3甲改道,另外開闢中華路,才有投11這個編號,後來國3南投(以改名為中興)交流道開闢,投11被迫改道,雖然如此卻無減沿線的車潮,也是通往南投(以改名為中興)交流道的捷徑。

12投12線(平林橋~頭前厝 // 1.881km)南投市~草屯鎮,民國96年廢除
最早出現於民國55年(草屯)民65年、78年兩次改線,民96年公報解編至今,以下是最近一次的路線資訊。
南投市起點「平林橋」(台14丁岔路)~草溪路~草屯鎮「溪州」(台3岔路)~左轉草溪路(與台3共線)~終點「頭前厝」(台3共線結束與舊台14乙岔路)

  這條在台3貓羅溪橋興建後一度出現的投12線,起點於舊台3丙平林橋,與當時剛興建的台14乙碧興路岔路後,從貓羅溪橋下方通過後往台3草溪路,最後在台14乙省府路(以前台3甲起點)處為終點,後來因為與台3線重複路段太長被取消。ps:本鄉道從未設立里程牌。


12-112-1(土城~坪頂 // 2.665km)草屯鎮,民國65年廢除
起點「土城」(台14岔路)~三層巷~「下城子」~「三層崎」~終點「坪頂」(投17岔路)

本路線在民50年最早有鄉道資料之前為縣道148一部分,當時該縣道終點為中寮,後來改編為投12-1,本路線陡坡為多,充滿森林味道,在本路線旁邊有一間「青青滑草場」,如今已停業,在爬坡途中可觀賞烏溪以及九九峰遠景。


13(內興~新埔 // 2.613km)南投市
起點「內興/中興國中」(台14乙岔路)~光明路~走到底右轉~光明一路~左轉大埤街~「大埤」~(投16岔路)~終點「新埔」(舊投22岔路)

位於南投市中興新村南緣,起點路段因為中興新村都市計畫而截斷改至新闢的光明路以外,之後路段為單線道,只有末段有拓寬,最後在舊投22岔路終點,此鄉道因為末端的經典爬坡且是從中寮往中興新村的捷徑,當然吸引一些人潮車潮以及單車的練習之路。

附近景點:中部研習中心(省訓團)

14(富寮~竹子城 //舊6.606km新6.500km)草屯鎮
起點「富寮」(台14岔路)~富頂路一段~「水尾仔」~「匏子寮」~「牛角坑口」~「崎頂」~股坑巷~「七股」~終點「竹子城/下城」(投17岔路)

從民國50年至今始終如一的鄉道,沿途經過草屯曾經盛行的磚窯業工廠為此鄉道最著名的特色,另外在附近的風水坪水土保持教室、坪頂大樟樹、觀景涼亭等位此歷史悠久的鄉道增加了不少光彩,也因為此鄉道可與投17形成一環狀路線而且頗有坡度,也變成單車客的練習路線。

附近景點:八卦窯、風水坪生態教室、坪頂大樟樹、5.5k觀景涼亭

15(營盤口~內轆 // 2.437km)南投市
起點「營盤口」(台3岔路)~東閔路~終點「內轆」(台14乙岔路)

公總曾經代養此鄉道。

為民國66年開闢,取代南營路、營盤路的一條鄉道,規格為15米路寬,舊地圖常被誤植為台3丙線,為草屯往南投、中寮的一項選擇。終點右轉祖師大橋可比台14乙更快到達南投市區。


16(中興國中~新埔 // 1.583km)南投市
起點「中興國中」(台14乙岔路)~新興路~「新部」~終點「新埔/大埤」(投13岔路)
  起點位於中興國中旁邊小路進去,在中興國中旁邊路段為建校後改道路線。因為此鄉道全部位於中興新村都市計畫區,被列為即將解編的鄉道。

17(坪子腳~中寮市區 // 21km)草屯鎮~中寮鄉
  草屯鎮起點「頂崁子」(投10岔路)~坪腳巷~「南埔」(台14岔路)~青宅巷~右轉南坪路(青仔宅)~「下城」(投14岔路)~左轉南坪路~「下竹圍仔」(投12-1岔路)~「半路店」~中寮鄉龍草路~「加走寮」~「坑仔」~左轉龍南路(投22共線)~「龍岩/爽文」~左轉龍南路~右轉竹坪巷(投22共線結束)~左轉鄉林巷~「雙坑口」(投17-1岔路)~左轉大城巷~「大龜坑」~內城巷~「十八股寮」~「鹿寮坑」~「內城」~「東勢閣」(投17-1岔路)~左轉鄉林巷~「中寮」~終點「鄉親寮/中寮市區」(縣139岔路)

從三層巷岔路~中寮路段為早期縣道148路線,沿途還留有一塊里程碑。此鄉道為聯絡北中寮與南中寮的重要道路,因為被列入東草屯交流道延伸路線,即將於2011年進行大規模的拓寬、改線(施工路段:坪頂路一段與台14路口~終點)第一期工程為「南埔~爽文」,第二期為「爽文~中寮」。

附近景點:陳府將軍廟、糖鐵中寮二號隧道
 
17-1(雙坑口~外城 // 4.392km)中寮鄉
起點「雙坑口」(投17岔路)~鄉林巷~「小龜坑」~「山灇坑」~終點「內城」(投17岔路)

公報起終點:大龜坑~東勢閣

為投17的替代道路,而且里程也投17短,該鄉道除了最後兩百公尺以外,其他都已拓寬為12米,沿途除了終點有聚落以外,大部分路段都在中寮山林間前進


18(凹禍寮~小半山 // 3.255km)南投市
起點「凹禍寮」(縣139岔路)~鳳山路~終點「小半山」(台14丁岔路)

南投市境內視野最好的一條鄉道,整個南投市全在你腳下!尤其1k、2k、2.5k的觀景點在夜晚時歎為觀止有如南投望高寮般的忘情搖擺!當然好的視野是需要爬坡的,這條路在1k附近很陡,也拜於縣道139之賜,此鄉道已經是單車客酷愛練爬坡與舒服下坡的重要道路!本條路晚上無路燈,但這兩年已經裝設反光設施還算安全。終點南方還有一條路可通往南投市早期的觀景景點「小半山」,該條產業道路可以看草屯的遠景,當然也是單車客的酷愛之路。

附近景點:鳳山寺、小半山(觀景)

19(九九峰露營區~坪林橋 // 2.046km)草屯鎮
起點「九九峰露營區」~健行路~「新部」~(投20岔路)~(台14岔路)~終點「坪林橋」(投6岔路)

以前九九峰露營區興盛時期的一條重要鄉道,後來變成單車逍遙遊路線。

附近景點:白滄沂藝術館、九九峰露營區、坪林橋

20(坪林~十股 //2.7km)草屯鎮
起點「坪林」(投19岔路)~走到底左轉~「舊部」~平學路~(投19岔路)~「新部」~終點「十股/雙冬橋」(台14岔路)

公報資料為九九峰露營區~十股

跟投19一樣纏綿悱惻的交織在一起,離九九峰最近的兩條鄉道,就在它的下方,附近就是藝術村的預定地,過了20年還在原地踏步!終點附近左轉可連接曾經是台灣最長的吊橋「雙十吊橋」,颱風地震都沒受到影響。


附近景點:草屯自行車道坪林線、雙十吊橋
 
21:存在於民50-65年,如今缺號

22(軍功寮~清水 // 14.150km)南投市~中寮鄉
南投市起點「軍功寮」(台14乙岔路)~東山路~「桶櫃」~中寮鄉「峰仔嶺」龍南路~「新城」~「竹圍仔」~「豬肚潭」~「眉子陀」~「柴城」~(投17共線)~左轉龍南路「龍岩/爽文」(投17共線結束)~「龍眼林」~「圓仔城」~「內城」~右轉瀧林巷~終點「龍鳳瀑布」,續行可銜接龍南產業道路往九份二山、投26。

北中寮重要聯絡道路,此鄉道的舊路有經過南投酒廠,另外在2k石碑旁,南投中寮交界地帶還有一處廢棄的檢查哨。此鄉道一共有兩處舊路,沿線最大的聚落就是「龍岩」(爽文)接著通過龍眼林至內城。內城左轉可銜接縣道147線,右轉則是繼續前往龍鳳瀑布,該鄉道周遭已經有劃設自行車道了,是為了龍眼林以及龍鳳瀑布觀光人潮而設立。投22終點過後可進而銜接九份二山or投26線,為私房路線。

附近景點:南投酒廠、龍眼林、北中寮自行車道、心佛寺、龍鳳瀑布

22-1(桶櫃~分水寮 // 4.088km)南投市~中寮鄉
南投市起點「桶櫃」(舊投22岔路)~東山路~「拔仔頭」~中寮鄉終點「分水寮/內湖底」(投22岔路)

為投22線替代道路,目前起點依舊在投22舊路旁邊,附近有東山吊橋周遭的餐館以及遊憩區等景點,可以說是南投市郊的遊玩去處。

附近景點:東山吊橋、牛角坑農場

2323 橫山~赤水 // 4.643km)南投市~名間鄉,83年升格縣139
南投市起點「橫山」(縣139岔路)~八卦路~(投30岔路)---未開闢路段---名間鄉「鹿鳴」皮子寮巷~(投32岔路)~瓦厝巷~「錦梓」~「皮子寮」(投34岔路)~終點「赤水」(縣150岔路)

本鄉道起點就是現在的縣道139乙起點,之後左轉往橫山社區,與南投坑古道東端起點岔路後左轉小路下橫山(下橫山這個超級陡坡路線以前有古道後來毀壞一直沒有修築,可是投23從民國55年一直到解編之前還是走這條「預定線」,下橫山之後除了「錦梓」附近走舊路以外,其他一直到「赤水」終點都是走縣道139乙路線。後來因為觀光與交通需求,在橫山社區另外開闢新路,把南投坑古道給截斷,另外下橫山路段不再走直接的陡坡而是彎繞方式慢慢下山,然後道路拓寬,最後在1993年左右此鄉道升格為縣道139乙的一部分。

附近景點:老鷹生態園區、橫山步道、南投坑古道、長青自行車道、1.5-2.5k綠色隧道、十八彎古道、7100高地

24(大庄~山子腳 // 6.1km)名間鄉
起點「大庄」(舊縣150岔路)~新大巷~「蓮蕉」(投29岔路)~「新街」(台3岔路)~左轉與台3共線,彰南路~右轉台3共線結束~田寮巷~「田寮」~「萬丹」~(投25岔路)~新丹巷~(通過國3下方)~走到底左轉~「山子腳」~終點,名間鄉第一公墓

起點位於縣道150舊路至今都未曾改變,連接台3線的「新街」,之後通過「萬丹」,最後左轉「山子腳」後在名間鄉公墓結束。該道路除了萬丹社區附近以外都是單線道

附近景點:萬丹花海
 
25(縣政府~名間市區  // 8.860km)南投市~名間鄉
南投市起點「縣政府」(台14乙岔路)~府南二路~左轉千秋路~「白鷺厝」~「千秋斗」~(投25-1岔路)右轉千秋路~名間鄉「庄子厝」山腳巷~(投24岔路)~(通過國3下方)~「霧霜」~「山腳」~「仁和村」(投39岔路)~(通過國3下方)~終點「名間市區」(台3岔路)

位於縣政府側邊的台14乙岔路為起點,之後進入「千秋斗」後與投25-1岔路後往南,位於南投市路段均拓寬完成,名間鄉目前正在進行拓寬工程,並且在「霧霜」聚落附近有改線計畫,該鄉道兩度穿越國道3號,最後在縣道139乙終點路口對面台3岔路共用一個終點。

附近景點:白亳禪寺、南投啟智教養院

25-1(千秋斗~甲頭埔 // 1.565km)南投市~中寮鄉,96年新增,99年掛牌
南投市起點「千秋斗」(投25岔路)~千秋路~(穿越國3下方)~「公埔」~千義橋~中寮鄉終點「甲頭埔」(縣139岔路)

本鄉道路名「千秋路」與投25千秋路基本上是同一路廊,只是該鄉道路段並沒有像投25一樣被拓寬,為南投~中寮之間的替代道路。終點之前會通過一座橋「千義橋」,往南方看去會看見糖鐵中寮線的橋墩遺跡(目前只剩兩座),最後在縣道139中山橋岔路終點。
 


附近景點:糖鐵中寮線橋墩遺跡(千義橋旁)

26(八仙~大坑 // 8.2km)中寮鄉
起點「八仙」(縣139岔路)~永樂路~「馬鞍崙」~「哮貓」(投26-1岔路)~「頂城」~「大坑」~終點「炭寮」炭寮一號橋。續行可銜接龍南產業道路銜接投22、往九份二山。

民國55年-78年路線一直都到「大坑」,之後才延伸至炭寮一號橋,為南中寮主要鄉道之一,沿途的棋盤石、和興有機文化村以及沿線的民宿為中寮鄉比較知名的一條路線。終點過後可繼續往前行通往投22線、九份二山等地。

附近景點:棋盤石、和興有機文化村

26-1(哮貓~粗坑 // 2.421km)中寮鄉
起點「哮貓」(投26岔路)~福山巷~「大石頭」~「肉油坑」~「水掘坪」~左轉粗坑橋~終點「粗坑」,續行可銜接福盛村農路

本鄉道編號跟投26一樣不有名,但是在中寮則是路線有名,此鄉道有密道可以通往水里鄉銜接縣道131但本人尚未探訪,詳情請洽詢當地居民。終點過後為農路,可經過和興橋樑群(1-8號橋)粗坑大峭壁、福盛山農場(視野好)為本鄉道終點過後的重要景點。

附近景點:粗坑大峭壁、福盛山農場(觀景)



27(崁仔頂~水里市區 //舊 11.114km----新 20.403km)中寮鄉、集集鎮、水里鄉
中寮鄉起點「崁仔頂」(縣139岔路)~永平路~「後寮」~「內湖仔」~「廣興」~頂城巷~「茄苳頂」~「湖桶」~「下城」~「頂城仔」~廣集路~集集鎮廣興產業道路~「湖桶」~北勢巷,北勢橋過後左轉~「北勢坑」~環山街~「屯田」~左轉八張街~舊終點「集集市區」(舊台16線民權路岔路)

延伸路段(均為舊台16線):左轉民權路~「柴橋頭」~民生東路~「洞角」~油坑巷~「大坪」~「油車坑」~「大山腳」~水里鄉新城巷~「豐安社區」~新終點「水里市區」(縣131、台16岔路)

原路線為「崁頂~集集」,該路線穿越南中寮以及集集山區路段後才比較有人氣一些,原本終點位於八張路與民權路(舊台16)岔路,後來台16(台16甲)解編之後,集集以東~水里這一段路當地鄉鎮公所沒錢養護,丟給縣府,於是投27順勢就延伸至今。

附近景點:佛陀舍利世界和平塔、集集自行車道、武昌宮、明新書院、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化及蠻貊

28(大庄~新街 // 4.507km)名間鄉
起點「大庄」(舊縣150岔路)~左轉仁和巷~「中寮」~中寮巷~「觀田仔」(投29岔路)~田仔巷~「田仔」~左轉田仔巷~走到底左轉田仔巷~終點「新街」(台3岔路)

名間鄉的茶園與檳榔樹穿梭的鄉道,途中有經過「田子」聚落。

29(赤水~蓮蕉 // 7.045km)名間鄉
起點「赤水」(投36岔路)~竹圍巷~「竹圍」~「大坑」(投34岔路)~武東巷~「田仔大坑」~(投30岔路左轉共線)~大廈巷~(右轉共線結束)~蓮蕉巷~「九層林」~「觀田仔」(投28岔路)~蓮蕉巷~(投24岔路)~終點「蓮蕉」(縣150岔路)

民50年至今始終如一的鄉道,縱貫於名間鄉,為典型的茶園鄉道。
 

30(橫山~虎仔坑 // 9.762km)南投市~名間鄉。
78年公報(橫山~虎子坑 // 8.981km),民90年里程牌現勘(大庄~虎子坑 // 5.20km
南投市起點「橫山」(縣139乙岔路)~八卦路~(無路名)~名間鄉※無路名※~(縣150岔路)~(投32岔路)~(舊縣150岔路)「大庄」~大廈巷~(投29岔路、共線一小段路)~「廈新厝」(舊投30-1岔路)~(投31岔路)~虎坑巷~「水圳頂」~「頂厝」~終點「虎仔坑」(台3岔路)

此鄉道路線索有地圖版本都是錯的,民55-78年版本的起點都在橫山與投23岔路,終點與今日相同,不過上一代的里程牌起點卻變成大庄,2011年重新變更路線後起點回到橫山,還延伸至縣139乙岔路,可說是變來變去。除此之外也是一條典型的茶園鄉道。

30-1(廈新厝~二重埔 // 1.37km)名間鄉
起點「廈新厝」(投31岔路)~大廈巷~「二重埔」~終點(投36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縱貫路線,值得注意的是起點牌已經改為投31岔路,變成唯一沒有與主線相交的鄉道。

31(新街~松柏坑 // 舊6.67km新6.667km)名間鄉
起點「新街」(投28岔路)~※無路名※~「廈新厝」(投30岔路)~(投30-1岔路)~新厝路~「十字路」(投3634岔路)~「新厝」(投37岔路)~「頂新厝」~終點「松柏坑」(縣139乙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縱貫路線。此條鄉道為松柏嶺地區往新街/南投市最快的路徑。


32(部下~大庄 //舊2.225-----新 2.092km)名間鄉。民95年長度縮短。
起點「錦梓」(縣139乙岔路)~大岩巷「部下」~(投33岔路)~(縣150岔路)~新終點「大庄」(縣150岔路)~舊終點(投30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終點位置位於縣道150岔

33(部下~藍口店 //0.52km)名間鄉
起點「部下」(投32岔路)~※無路名※~終點「藍口店/名崗國小」(投34岔路)

  實際終點離藍口店還有一段距離,位於名崗國小旁。

南投鄉道系統中最短的鄉道,僅有0.52公里,除了民國65年公報資料併吞投32前半段以外,其他各年代與今日相同,終點位置位於名崗國小旁邊,離藍口店還有一段距離



34(錦梓~頂新厝 // 5.09km)名間鄉
起點「皮子寮」(縣139乙岔路)~藍口巷~(投33岔路)~(縣150岔路)~「藍口店」~(投29岔路)「大坑」~武東巷~終點「十字路」(投3136岔路)

實際起點:皮子寮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轉縱貫路線,終點位於名間鄉道的大圓環(五岔路/十字路)與投31、36岔路。


35(三崙~上豐 // 3.75km)名間鄉,原彰投35
起點「中庄/三崙村」(投40岔路)~中庄巷~松柏坑(縣139乙岔路)~松柏街~左轉新厝路~左轉豐柏路~終點「彰投縣界」(銜接彰190

民國56年就已經存在投35路段,當時只有開闢至縣界,後來才開闢至二水鄉「海風寮」,也就是彰190路線。投35起點藏在投40的「中庄」經過狹窄的三米寬道路後,1.5k過後通過縣道139乙,來到了松柏嶺,並且通過受天宮的攤販區以及其門口,為投35最熱鬧的一段,附近還有一條「松柏坑步道」很陡,可直通彰190的豐柏公園,但現在只開放行人通行。通過縣界後來到彰190路段,通過好幾個髮夾彎後來到二水山區的熱鬧公園「豐柏公園」,每當假日這裡車潮滿滿,水洩不通,最後繼續下坡來到縣道137岔路結束。

附近景點:松柏嶺、受天宮、豐柏公園、松柏嶺古道

36(赤水~中山 // 7.09km)名間鄉
起點「赤水」(縣150139乙岔路)~出林虎路二段~(投29岔路)~「出林虎」~出林虎路一段~(投40岔路)~(投37岔路)~「十字路」(投3431岔路)~名山路~「二重埔」~(投30-1岔路)~終點「頂部/中山社區」(縣139乙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橫貫路線,此條鄉道很早就全部拓寬為12米寬標準鄉道,而且比縣道139乙更快到達名間。

37(新厝~炭寮 // 4.06km)名間鄉
起點(投36岔路)~※無路名※~「新厝」(投31岔路)~崁腳(縣139乙岔路)~※無路名※~右轉~走到底左轉~「下埔」(投41左方過來共線)~(投41右轉後共線結束)~「炭寮」~右轉(里程牌為左轉)炭寮巷~「崁頂」終點(投42岔路)

公報資料:新厝~名間(早期終點在清水尾)

各家地圖均畫錯,連官方資料也有問題的一條鄉道。全部路段都是單線道,起點就藏在投36岔路,一路往南,通過縣道139乙後就進入迷魂陣、檳榔打牆的冏境。通過投41岔路會與其共線一段路,之後在「炭寮」附近是個大迷宮,里程牌往東與投42岔路,可是實際要往南經過「崁頂」與投42岔路。另外官方早期資料顯示終點在清水尾與縣152岔路,這表示早期曾經有計劃路線,但是最近一期的資料卻是終點在名間,這表示與投42共線長達五公里!!

38線,38(赤水~名間市區 // 10.4km)名間鄉。83年升格為縣139乙。
起點「赤水」(縣150岔路)~名松路二段~「弓鞋」~「口寮」(投40岔路)~「松柏坑」(投35岔路)~(投42岔路)~左轉名松路一段~(投31岔路)~「大車路」~「崁腳」(投37岔路)~「湳仔埔」~「頂部/中山社區」(投36岔路)~終點「名間市區」(台3岔路)

投38從開闢至今路線都沒有變動,只有拓寬的差別而已。路途中經過的知名景點就是松柏嶺了,松柏嶺以北路段都還沿著八卦山頂端,以東就是下坡至終點。目前在松柏嶺附近可看到幾面投38的圖形指標。

附近景點:松柏嶺遊憩區

39(新街~坑口 // 舊3.330km新3.323km)名間鄉
起點「新街」(台3岔路)~客庄巷「客庄」~華山街~「大老巷」(投39-1起點)~(通過國3下方)通過後右轉~(投25岔路)~左轉坑內巷~終點「仁和村/坑口」(續行可通往中寮鄉躂仔灣與縣道139岔路)

公報終點:仁和

起點位於新街國小(台3旁邊)對面,這裡的農作物大都為稻作為多,通過投25岔路後,遇到農路牌起點後左轉往「坑口」的坑口巷,在坑口聚落之後可看到終點牌,可銜接至中寮鄉與縣139相接。


附近景點:仁和大樟樹

39-1(大老巷~虎仔坑 // 1.037km)名間鄉
起點「大老巷」~大老巷~走到底左轉~終點「虎仔坑」(台3岔路)

公報資料:仁和~虎仔坑

 起點約略於投39約1.7k附近,為一條短短的鄉道。


40(口寮~出林虎 // 2.86km)名間鄉
起點「口寮」(縣139乙岔路)~口寮巷~(投35岔路)~內寮巷~「頂內寮」~左轉內寮巷~「內寮尾」~終點「出林虎」(投36岔路)

起點躲在縣道139乙旁邊,靠近松柏嶺的位置,此鄉道很短,卻接連通過五個房舍密集的聚落。基本上「口寮~中庄」路段較晚開闢「中庄~出林虎」較早開闢,所以早期的鄉道都各自編號,現在的路線在民78年才成立的。
 


41(埔中~湳仔埔 //舊4.91km新4.881km)名間鄉
起點「埔中」(投42岔路)~埔中路~「過坑」~過坑巷~左轉後右轉~(左轉與投37共線)(右轉結束共線)~「下埔」~下埔巷~終點「湳仔埔」(縣139乙岔路)

跟投29一樣縱貫路線卻都是由南往北編里程,但不一樣的是投41路旁檳榔樹比較多。

42(松柏坑~名間市區 // 9.16km)名間鄉
起點「松柏坑」(縣139乙岔路)~埔中巷~「埔中」(投41岔路)~「崁頂湖」~「崁頂」~(投37岔路)~董門巷~終點「名間市區」(台3岔路)

先南北後東西的鄉道,位於八卦山臺地南緣的鄉道,故可以遠望竹山、二水等地區,另外附近還有以前的軍用碉堡改建觀光用途的「七星陣地公園」,南投高爾夫球場也位於此鄉道4k附近。目前該路段可以看到一塊投37的里程碑,算是公路記錄上很特別的一件事物,終點位於名間市區北方,與南雅路、彰南路岔路。
 


附近景點:七星陣地公園

43(山仔腳~後溝坑 // 1.083km)竹山鎮
起點「山仔腳/社寮國中小」(台3丙岔路)~頂埔巷~終點「後溝坑」續行可接回台3丙岔路

本鄉道起點位於曾經也是投43的台3丙旁邊,位於社寮國中、國小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算是比較隱密的一條。終點「後溝坑」是一處老聚落,裡面的老厝有讓人走入時光隧道之感。終點過後右轉可銜接八通關古道社寮支線的起點,進而銜接投93線末端(以前為投58-1),左轉的話可銜接回台3丙,路旁還有一座古井「甘泉井」可觀賞。

附近景點:甘泉井、八通關古道社寮線

44(清水尾~東新民 //舊2.58km新2.561km)名間鄉
起點「清水尾」(縣152岔路)~新民巷~「新民」~左轉新民巷/波羅蜜大道~「外埔」~終點「東新民」(台3岔路)

此鄉道位於名間鄉南邊的平原區域,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稻作為主。該鄉道所經過的「新民社區」算是南投境內比較早有組織並且架設網站的社區,除了營造社區意象以外,還在投44後半段改建一條頗有特色的「波羅蜜大道」,寬度為15米左右,附近的新民國小也算是早期推廣「一人一樂器」的學校,這條鄉道可說是新民社區的展示大道也是聯外道路。
 


附近景點:新民社區、波羅蜜大道

45(下坪~桂林里 // 5.921km)竹山鎮
起點「下坪」~下坪路~(投46岔路)~(台3岔路)~左轉集山路三段~(台3岔路)右轉集山路三段~右轉竹山路~「竹山市區」~左轉中正巷~左轉中正巷~太平巷「桂林」~終點(投48岔路)

起點原本位於「下坪」聚落的北端,後來延伸至濁水溪南岸堤防道路岔路,本鄉道在一世紀以前還可連接竹山唯一在濁水溪以北的「香園腳」(今已無人居住,要從二水鄉進去),附近有「下坪自行車道」可通往台大實驗園區,在竹山市區的彎繞後,前往桂林里,最後與投48共用同一終點。
 


附近景點:下坪自行車道、下坪吊橋

46(下坪~延平 // 4.548km)竹山鎮
起點「下坪」(投45岔路)~公正巷~走到底左轉~走到底右轉~(通過國3上方)~「頂坪埔」~「江西林」(投46-1岔路)~(通過國3下方)~延正路~「延正社區」~左轉~(投46-2岔路)~「竹山工業區」~終點「延平」(台3岔路)

本鄉道沿途特色為李勇廟(一間有歷史意義的廟),還有照鏡落日(觀賞日落的高台,可通往下坪社區),後半段通過竹山工業區。
 


附近景點:李勇廟

46-1(江西林~延平 // 2.541km)竹山鎮
起點「江西林」(投46岔路)~延正路~「尾厝仔」~「溪尾寮」~右轉~「木屐寮」~江公路~右轉江西路~左轉※無路名※~終點「延平」(台3岔路)

沿途可欣賞路旁的退役戰車,還有「木屐寮」社區,東埔吶溪紀念公園,之後有銜接改建過的江西林大道,路寬約15米配備人行道,觀賞路燈、成排雜亂無章的電線桿,還有沒啥作用的共桿號誌,但此鄉道走一小段江西路後就要左轉小路至終點。
 


附近景點:東埔蚋溪公園

46-2投46-2線(江西林~埔心子// 1.103km)竹山鎮,95年廢除
起點「竹山工業區」~江西路~終點「埔心子」(台3岔路)

此鄉道路名也是江西路,緊靠竹山工業區,故為車流量高的一條鄉道,目前除了「埔心子橋」為12米寬以外,其他路段還只有6米寬。因為整條路線都在都市計畫區內,也被列為要解編的鄉道。

47(冷水坑~車店子 // 3.833km)竹山鎮。公報里程4.439k
起點「冷水坑」(投48岔路)~前山路三段~左轉~「下崁」~左轉~左轉前山路二段~「和溪厝」(投47-1岔路)~右轉中和路~「桃子園」~(台3岔路)~民生巷~左轉~右轉~左轉「沉潭」~右轉~右轉~左轉~終點「車店子/德興社區」(縣149岔路)

之前的待遇很不好,牌面亂設,里程碑也只剩一塊。後來在本人反應之後縣府重新編定路線,並且安插好新的里程牌。起點與投48共用同一路口後分道揚鑣,經過一堆工廠後路名為「前山路三段」,之後左轉前山路二段走以前台3的路線,目前該舊路沿線還有不少道字石碑以及目前唯一一塊發現的第一代省道里程碑。接下來通過中和派出所後路名為中和路,也是台3舊路。台3岔路過後路名「民生巷」,目前地面上還有寫投47指標還算好找,終點與縣道149岔路,出去後就可看到德興社區。

47-1(何溪厝~竹山市區 // 2.573km)竹山鎮。實際里程1.894k
起點「和溪厝」(投47岔路)~前山路二段~前山路一段~新終點「竹山市區」(台3岔路)~前山路一段~舊終點(舊台3岔路,集山路三段岔路)
  該鄉道以前是聯絡竹山、二水之間的鄉道「彰投115」,路名為前山路,也是富有歷史意義的一條路。起點位於中和派出所與投47岔路,爬坡之後代表竹山歷史的八通關起點就在該鄉道旁邊,重建過的「前山第一城」石碑、九十九崁也都在該鄉道旁。舊終點位於集山路岔路,該路口有一座獅子會時鐘,可見該路口在過去的重要性,現在終點位於台3太明路岔路,里程卻沒有改。
 

附近景點:九十九崁步道、前山第一城石碑

48(冷水坑~桂林里 //舊6.220km---- 新6.366km)竹山鎮,99年微調路線、里程拉長
起點「冷水坑」(投47岔路)~中和路~左轉,枋坪巷~「枋寮子」~右轉~左轉~「台大植物園」~「坪子頂」~(台3岔路,右轉與台3共線後左轉下橫街結束共線)~下橫街「竹山市區」~「桂林橋」~中山路~「桂林里」~「九曲水」~終點(投45岔路)


 本鄉道路線很早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分別為不同編號,一直到民78年才合而為一。該鄉道附近有台大實驗園區,經過竹山高中,穿越竹山舊市區後,前往桂林里有如世外桃源之地,最後與投47共用一個終點。


附近景點:台大植物實驗林、九曲水自行車道

49(竹山市區~龍鳳峽 // 26.8km)竹山鎮。(別稱:大鞍林道)
「竹山市區」(舊縣149岔路)~頂林路~「大坑」~「抄封」~(投51岔路)~「頂林」」~「嶺腳」(投49-1岔路)~「大鞍」~「底子寮」~「復興寮」(投49-1岔路)~「龍尾」~「水哮」~「鹿寮」~「民眾坪」~(投54岔路)終點「龍鳳峽」(投95岔路)

此鄉道民55年就已經存在,當時只有開闢至大鞍,一直到後來因為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開闢需要(第二條聯外道路),才把此鄉道開闢至今日的「龍鳳峽」(位於投95路上),後來從起點~6k,10k~17.5k逐步拓寬為12米寬的標準鄉道,但是在之後因為地形關係而無法拓寬而路況極差,也是投49後半段很驚險的原因。該鄉道的海拔落差僅次於投89線,從海拔160左右一直爬升至1600多公尺,沿途的景觀也隨著海拔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路途上的大鞍竹海、竹林大道、林爽文古戰場以及知名的太極峽谷(後來開放一部分改為天梯風景區)都是沿著這條鄉道沿途放送它的迷人光彩,也讓大家認識竹山這個竹之城鎮。

附近景點:秀林921地震園區、秀林橋旁的非洲大鴕鳥、大鞍茶園、大鞍竹海、天梯風景區、太極峽谷、觀竹海樓、八卦茶園、林爽文古戰場

49-1(嶺腳~復興寮 //舊 8.445km-----新8.056km)竹山鎮。(別稱:大人凍林道)99年重新插牌,短少389公尺
起點「嶺腳」(投49岔路)~「田子」~「大人凍」~終點「復興寮」(投49岔路)

投49線除了在後半段的路段狹小驚險以外,另一處有看頭的路段為6-11.5k路段,這一段路因為地形關係大都沿著山壁而行,髮夾彎纏綿悱惻而且坡度彎道驚險指數高到破表且會車困難。在隔壁的大人凍林道腹地比較廣,民65年左右就有此林道的出現,但當時只有開闢到「觀海坪」,後來在十多年前開始逐步拓寬,並且延伸至復興寮與投49岔路,形成一條環狀路線。近年來因為天梯的興起,此鄉道已就變成投49的替代道路了,而且在觀海坪因為可遠觀竹山甚至彰化盆地,該處已經成立多家觀景餐廳並且發展觀光
 


附近景點:觀海坪、上山閱讀、天空的院子等觀景餐廳民宿

50(過坑子~圳頭坑 // 1.795km)竹山鎮,99年調整路線,里程不變
起點「過坑子」(台3岔路)~鹿山路~左轉瑞竹巷~終點「圳頭坑」(台3岔路)

投50之前的待遇很差,跟投47一樣里程牌亂插,而且一塊石碑都沒有,後來經過本人建議後,縣府重新編定路線(鹿山路~瑞竹巷)也重新安插里程牌。此鄉道很短而且起終點都與台3岔路,算是不起眼的一條鄉道,而且交通動線也不會跟這條鄉道有任何關連,因為鹿山路沒有打通............

51(過溪~抄封 // 舊12.029km新12.092km)竹山鎮(別稱:過溪林道0-8.5k,流藤坪林道8.5-終點)
起點「過溪」(縣149岔路)~田東路~「外田子」~右轉~「流藤坪」~「乾坑」~「內田子」~右轉通過田子一號橋~左轉爬坡~終點「抄封」(投49岔路)

此鄉道周遭為密集的茶園為主,地勢上比名間還要高一些,而且霧氣很重。起點位於「過溪」,在過溪派出所旁邊,0-8.5k為單線道,大都沿著茶園蜿蜒前進,而且地勢逐漸爬升,8.5k附近地名為「流籐坪」算是一個分界點,除了道路拓寬為12--15米左右以外,從這裡開始地勢一路下滑,至「田子」後右轉田子一號橋,然後短暫爬坡後就到達終點與投49岔路,算是竹山境內的茶園鄉道。

52(瑞竹~一光山 // 舊6.753km---新6.660km)竹山鎮。90年里程牌為「瑞竹~瑞龍瀑布」,民100年改回往一光山路線(別稱:山坪頂林道0-3k,樟崙農路3k-一光山)
起點(縣149岔路)~坪頂路~「山坪頂」~山坪頂林道~3k後直走小路~終點「一光山」,續行可通往一光山風景區

目前此鄉道0-3k已經拓寬為柏油路面,而且山坪頂已經發展以茶園維生的聚落,並且有推展些觀光,在山坪頂的山頭還有觀景涼亭觀賞周遭景致。投52線在民國65年已經開闢並且設立編號,當時有兩個知名觀光風景區,一個是位於3k後右轉剛性路面走到底的瑞龍瀑布風景區(樟崙農路)目前該風景區已經荒廢,通往瑞龍瀑布的吊橋最近已修復,比之前要溯溪前往稍稍容易的多。另外一個風景區從3k後繼續直走小路(投52路線)可通往私人開闢的一光山風景區,裡面的瀑布與十八景當時都寫入了早期的旅遊書。但是該風景區後來毀於921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目前已經無路可前往,裡面的十八景也全毀於一旦。
 


附近景點:山坪頂茶園、一光山風景區(已毀)、瑞龍瀑布

53(過溪~木瓜潭 // 8.486km)竹山鎮
起點「過溪」(縣149岔路)~「鯉魚大橋」~左轉鯉行路~「鯉魚尾」~「照安寮」~「山仔頂」~「山邊」~「木瓜潭」左轉~終點「龍門大橋」(縣149岔路)

此鄉道位於清水溪的西方,靠近雲林縣境自成一格,起終點都與縣道149岔路。於民國65年已經成立,當時只有北端的鯉魚大橋,南端的龍門大橋為後來才完成的。也因為沒有在交通要道上,沿線聚落大都保存老舊樣式,並且人車稀少,算是悠閒的一條鄉間小道。

附近景點:鯉魚大橋、龍門大橋

54(林頂~民眾坪 // 36.9km)竹山鎮(別稱:梯子嶺林道)
起點(縣149岔路)~林頂巷「林頂」(投57岔路)~「筍寮」~(石崁湖橋)大鞍路~「梧桐頭」~「冷水坑」(18k往天梯岔路)~「番仔田」(22.2k往石壁岔路)~「獅頭湖」~「軟鞍」(34.5k往八卦茶園岔路)~終點「民眾坪」(投49岔路)

竹山境內最長的一條鄉道,也是南投第二長鄉道,海拔沒有很高,但是沿途只有起點附近一個「林頂」聚落以外,其他路段宕無人煙,也鮮少有民宅,有的只有山林與茶園罷了,會走的也只有當地的農民。該鄉道跟投49一樣在過去都是通往太極峽谷(18k處)的要道,太極峽谷封閉之後這條鄉道從此人煙稀少,一直到最近天梯的成立,有很多從南部上來的遊覽車抄近路走此鄉道,結果發生了摔落山谷的慘劇,縣府封閉改善路段後數年才開放,但是沒多久因為颱風豪雨,使這條鄉道揉腸寸斷,目前已經分段在修復當中不過還是不宜車行。現在該鄉道末端進入可通往八卦茶園,目前縣府也正在積極改善末端的路段,其他路段則是緩慢的修復當中。
 


附近景點:八卦茶園、天梯風景區

55(延平~崩崁頭 // 18.5km)竹山鎮~鹿谷鄉
竹山鎮起點「延平」(縣151岔路)~延山路~「牛埔頭」~「紅花鈿」~「半天寮」~延豐路~鹿谷鄉「雙溪底」光復路~「崎頭」~「中湖」~「竹圍仔」~左轉「竹林/小半天」~(投55-1岔路)~愛鄉路~「內凍」~「內樹皮」(投55-2岔路)~「和雅村」~「深坑」~「溪坪」~終點「崩崁頭」(縣151岔路)

屬於縣道151的替代道路,位於竹山~鹿谷之間的一條充滿竹林綠意與生態之旅的鄉道。該鄉道在兩鄉鎮之間路段因為落差很大,那裏的彎路可以媲美投95的十二生肖彎,來到充滿人文歷史氣息的小半天、林爽文古戰場以及生態步道,媲美投49的竹林大道也都在沿路找的到。另外因為杉林溪、溪頭的民宿旅館飽和之下,投55從小半天開始至終點這一段路民宿林立,當地小吃也是又香又美味,山水之間不亦樂乎。
 


附近景點:哮貓瀑布、小半天風景區、長源圳古道、林爽文古戰場、大石公

55-1(鳳凰~小半天 //6.5km)鹿谷鄉。
78年公報(五崙尾~小半天 // 5.255km
新起點「鳳凰/頂城」(投56岔路)~仁義路~「二城」~(投56岔路右轉共線)(左轉二突路結束共線,舊起點~「車輄寮」~右轉,中寮路~「廣興」(舊縣151岔路)~中正路~左轉,光復路~(縣151岔路)~小半天明隧道~終點「小半天/竹林」(投55岔路)

以縣道151為分界,前半段與投56兩度交叉,屬於鳳凰山城以及麒麟潭的風情還在,單線道、人車稀少。接下來離開投56之後沿著小路下坡一路滑到廣興村與151舊路會合後路名改為光復路至終點,也是投55-1的後半段範圍。後半段因為是通往小半天風景區的要道,道路拓寬為15-18米,途中的小半天明隧道曾經山崩中斷兩年後以於2010年2月通車,但是明隧道還是不安全,縣府目前已在旁邊興建橋樑高架道路,未來將取代明隧道。
 

附近景點:賞螢步道、小半天隧道、小半天風景區

55-2(內湖~和雅 //舊1.995-----新2.013k)鹿谷鄉。
起點「內湖」(縣151岔路)~和雅路~「和雅谷」~終點「和雅/內樹皮」(投55岔路)

此鄉道很短,也是投55的聯外道路一環,其中以通過北勢溪的「和雅谷」以及櫻花大道為特色。
 

附近景點:和雅谷

56(鹿谷市區~愛國 //24.05km)鹿谷鄉~信義鄉。95年延長至信義鄉愛國村,民99年掛牌。
78年公報(鹿谷市區~田底 // 13.16km(別稱:苦苓腳產業道路7k-鹿谷信義交界,隆田產業道路,鄉界~終點)
鹿谷鄉起點「鹿谷市區」(縣151岔路)~仁義路~(舊縣151岔路)~「凍頂」~「大崛頭/麒麟潭」(投101岔路)~「永隆社區」~鳳園路~仁義路~(投55-1從右邊過來共線,之後左轉結束共線)~鳳園路~「頂城/鳳凰」~仁義路~「鳳凰谷鳥園」通過門口後右轉~田底巷~舊終點「田底」
延伸線:舊終點後右轉~苦苓腳產業道路~信義鄉~隆田產業道路~「洽坑」~「茅埔田子」~終點「愛國」(投59岔路)

早期此鄉道起點位於縣道151舊路,竹山市區,終點位於今日投55-1起點的「鳳凰」,後來因為鳳凰谷鳥園的開闢以及道路新闢,終點挪到13k「田底」,一直到這幾年才繼續延伸至信義鄉隆田產業道路連接愛國村與投59接壤。前半段有凍頂烏龍茶的茶園風光,麒麟潭這個人工灌溉湖的湖光山色、開山廟的八通關古道歷史、鳳凰的傳說、生態鳥園的重建與新生、以及連綿不絕的鳳凰山側翼以及鳳凰橋樑群等,投56越往山裡走去,芬多精越多。「田底~愛國」路段路寬狹窄,髮夾彎特別多,途中會經過木瓜坑瀑布。目前14-15k路段因為山崩中斷,只能讓單車客扛車驚險的通過。

附近景點:凍頂烏龍茶、麒麟潭、鳳凰山寺、麒麟山、開山廟、鳳凰谷鳥園、萬年亨衢、木瓜坑瀑布、鳳凰山縱走步道

57(林頂~小旗子 // 4.190km)竹山鎮
起點「林頂」(投54岔路)~※無路名※~「過橋」~小旗巷~終點「小旗子」(續行可銜接縣149乙)

投57這路線不好找,而且地圖資料也欠缺,起點在「林頂」的大樟樹旁邊,之後走一段不知所云的森林道路(0-1.5k附近路況不好請注意),之後經過桶頭吊橋附近後,右轉有座行正橋可銜接至縣149,之後經過「過橋」這個聚落後,又恢復山林道路,終點位於一段剛修建好的邊坡路段,無里程牌,然後經過「小旗子」這聚落後,續行可銜接縣149乙瑞草橋南端岔路。

附近景點:桶頭吊橋、林頂大榕樹

58(玉峰~永興 // 4.7km)水里鄉(別稱:玉興產業道路)
78年公報(初鄉~永興 //20.697km)鹿谷鄉~水里鄉,民83年(初鄉~玉峰)改編為縣131
鹿谷鄉舊起點「初鄉」(縣151岔路)~仁愛路~(投58-1/93岔路)~「靖山」~「秀川」~「水尾仔」(投58-2/99岔路)~「大彎」~「秀峰」(投58-3/101岔路)~「坪仔腳」~「頂厝」~「提仔底」~「土城」~「大邱園」~「石牌」。㊣接下來有兩代舊路,請參閱:

㊣第一代舊路:左轉,進入今日縣139終點~集鹿南路~直走集連巷~「瑞田」~右轉,瑞田巷~仁愛路(今縣131岔路)

㊣第二代舊路(與今日縣131相同):右轉,仁愛路~「瑞田」

「瑞田」~「墘坑子」~「突鼻子」~水里鄉~仁愛路~新起點「玉峰」(縣131岔路)~玉興產業道路~「筍子寮」~終點「永興」(投61岔路)

原本投58起點位於鹿谷鄉「初鄉」,也就是今日縣道131終點,當時的投58長達21.3k,並且擁有三條支線,後來縣道131併吞「玉峰~初鄉」路段,投58只剩下玉興產業道路的4.7k,連三條支線也都在2010年改編號了。留下來的路段(玉興產業道路)只剩下玉峰、永興兩個村落的聯絡功能,由於邊坡過陡,從賀伯颱風開始中斷兩年多,之後921地震中間路段山崩中斷,其中1.6k-2.9k地形依山傍水(濁水溪)地勢相當陡峭,賀伯、921地震後該路段有短暫修復,可是幾年後的桃芝颱風時土石該路段再度崩塌消失不見,從此縣府把該路段修養生息放棄修復,目前約有1.3k路段已經還給大自然,也是南投唯一永遠不修復的修道。

該鄉道曾經是八通關古道支線的一段。
 

附近景點:水火同源

59(信義市區~土場 // 22.107km)信義鄉。別稱:信和產業道路。
起點「信義市區」(台21岔路)~明德街~「愛國」(投56岔路)~左轉~「風櫃斗」~「牛稠坑」~陽和巷~「新鄉」~「羅娜」~「久美」~左轉~(台21岔路後續行)~終點「土場」(台21岔路)

屬於台21線替代道路,也可能是早期的縣道131路線的一段。又稱信和產業道路,取自為「信義~和社」而來,該鄉道編號於民國65年編定,而且當時就有「風櫃斗」這個賞梅景點。從信義市區開始,途中經過風櫃斗一連串的髮夾彎,約8.5-9k之間可看見台21以及群山美景,接下來會通過幾個原住民村落:新鄉、羅娜、久美。附近也有許多林道可供探險,其中一條是比較有名的「亞衫坪林道」。第二次遇到台21之後「土場」繼續直走,右轉、三度與台21交會才是投59終點,右轉沒多久可到達「和社」。本人尚未記錄此鄉道。

附近景點:風櫃斗
 
60(和社~東埔溫泉 // 8.300km)信義鄉。別稱:東埔道路。
起點「和社」(台21岔路)~開高路~終點「東埔溫泉」續行可銜接八通關古道。

公路局曾經代養此鄉道。
南投最南端的鄉道,在過去可是通往八通關古道的要道呢!起點的「和社橋」在過去是縣道131的終點之處,如今131變成台21,投60也是通往東埔溫泉的要道。路途上有一個曾經是全台最長的明隧道「哈比蘭明隧道」在2010/5曾經山崩中斷,目前已經搶通,縣府已規劃在旁邊興建日橋、月橋有布農族圖騰的橋樑已繞過此危險地帶,取代明隧道的功能,2011/9/24通車。本人尚未記錄此鄉道。
 


附近景點:東埔溫泉、八通關古道、哈比蘭明隧道、日月雙橋

61(永豐~惡狼 // 9.6km)水里鄉(別稱:惡狼產業道路,投61-1岔路之後)
起點「永豐」(台16岔路)~永豐巷~「紅美田」~走到底左轉,濁水溪堤防~右轉通過永興大橋~「永興」(投58岔路)~左轉,林朋巷~「下庄子」~「中庄子」~「竹子腳」(投61-1岔路)~惡狼產業道路~終點

起點位於水里市區外圍與台16岔路,附近就是水里的舊地名「社子社區」,通過濁水溪、永豐橋後,為進入曾經是八通關古道支線的永興社區,附近還有一座永豐橋興建前的對外道路:永興吊橋,此吊橋聯絡當時的縣道131(現在台21),接下來就沿著陳有蘭溪與對岸的台21線遙遙相望至終點。終點之前會經過已經廢校的興隆國小,在「竹子腳」與投61-1岔路後就無住家了,也是惡狼產業道路的一環。終點為9.6k,之後路段沿著山壁蜿蜒前進,再往前約3-4公里之後道路就中斷了,以前還可以通往「白不仔」進而銜接信義鄉「愛國」與投56連接。
 

附近景點:永興吊橋

61-1(竹子腳~草林 // 3.2km)水里鄉(別稱:永隆林道)
起點「竹子腳」(投61岔路)~※無路名※~「中坑」~走到底右轉~終點「草林」,續行可通往「坪林」銜接投61

該鄉道為南投鄉道支線中最陡而且海拔落差最大的鄉道,短短3.2公里可以爬升340公尺左右。其中有部分地區為台大實驗林用地,一路上除了無數的彎道外就是超陡的坡度,最後可通往「中坑」「草林」兩個山上的小聚落,終點過後繼續直走可以回到投61,只是路途相當遙遠而且無指標
62(頭社~武登 // 4.293km)魚池鄉。
民國78年公報全長為4.798km,起點為今日台21終點
舊起點「頭社派出所前」,今日台21終點(台21岔路)~取左道,進入平和巷~新起點「頭社國小」,右轉,平和巷~(台21岔路)~左轉,平和巷~「內灣」~「棉仔園」~「內凹仔」~終點「武登社區」(台21岔路)

位於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附近的頭社盆地,傳說中以前也是日月潭的「月湖」,後來湖水乾枯變成陸地,但地下還有水源,故有「活盆地」之稱。頭社目前極力推展觀光,古早洗衣廠、牆壁彩繪、活盆地等景點,附近也有登山步道、頭社水庫等等,該鄉道就是環繞了此盆地一圈,目前起點設在頭社國小旁邊,以前起點則是現在的台21甲終點。
 


附近景點:頭社水庫、頭社盆地、頭社社區、日月潭

63(德化社~地利 // 舊11.1km-----新11.547km)魚池鄉~信義鄉。99年終點附近路線、長度有微調。
魚池鄉起點「德化社/伊達邵」(台21岔路)~※無路名※~信義鄉和平巷~「開法」~「潭南」~「谷能」~「大模南」~「以是給」~終點「地利村」(台16岔路)

一條日月潭與地利村的聯絡道路,以前此鄉道在北端魚池鄉、信義鄉交界處有設檢查哨,在南端的台16地利橋附近的信義鄉交界處也有檢查哨,目前只剩台16檢查哨建築還在,但兩者都已經廢棄了。路途上經過最大的原住民聚落「潭南」,代表日月潭南方的意思,當地在921地震時毀了大半房屋,現在已經重建完畢並且煥然一新。至於地勢方面一開始為爬坡,到達信義境內之後一路下坡到終點,潭南地區的玉崙溪在桃芝颱風重創造成大量土石流,之後的連年颱風肆虐之下,除了該條溪一直無法整治完成以外,下游的投63線9k以後道路以及台16地利橋慘遭沖毀,後來路基幾乎全部改道。縣府與公總之間協調重建問題拖了很多年,結果縣府被監察院糾正,九年之後的2010年,投63末段道路終於修復完畢,但終點之前的兩三百公尺路面暫時用便道形式通行,至於拖9年才完工的地利橋也改為達瑪巒橋。
 

附近景點:伊達邵、日月潭纜車、日月潭、潭南部落、地利橋(達馬巒橋)
 
64(五城~桃米坑 //新12.188km)魚池鄉~埔里鎮。民100年換牌。
魚池鄉起點「五城」(縣131岔路)~華龍巷~「猴龍坑」~「洽坑」(投66岔路)~「蓮華池」~「三角崙」~埔里鎮水上巷~「水上」~「桃米坑」(投68岔路)~直走到底左轉~(暨南大學機車道岔路右轉)終點(台21岔路)

投64位於魚池鄉的西邊與埔里鎮的西南方山區,它不是一條重要道路,但卻成為許多的單車客常去兜風之路,因為它走的路線都在深山之中,而且前半段都是山區森林的芬多精圍繞著。所以這裡成為生態保育區的重要據點:蓮華池研究中心所在地。之後路段為森林路段,在魚池、埔里交界處徘徊幾次後來到埔里,經過牧場、民宿過後開始下坡,道路寬敞舒適,最後下坡結束之地也是本鄉道終點處,與投68相交。因為此鄉道為通過山林之間的芬多精氣息而且坡度有挑戰性,因此吸收一些自行車手過來挑戰自我。

附近景點:蓮華池生態園區

65(埔里市區~新城 //舊12.460---新12.577km)埔里鎮~魚池鄉。100年換里程牌。
埔里鎮起點「埔里市區」(舊台14、投67岔路)~南盛街~右轉,隆生路~(投72-1岔路)~「白葉坑」~左轉,株生路(投67共線)~「株子山」(投72岔路)~魚池鄉「鹽菜甕」香茶巷~(7.5k過後投67左轉結束共線)~「鹿篙」~「冷掘子」~「十一股」~終點「新城」(台21岔路)續行新城巷可銜接縣道131

(投65/67兩條鄉道併在一起介紹,所以投67欄位介紹省略)

這兩條是埔里~魚池之間的鄉道,其中有將近4公里共線,記錄起來都會黏在一起。另一方面起終點從民國55年至今始終如一,但當時在埔里、魚池交界附近路段尚未開闢。起點位於埔里市區,第一代的台14舊路,共用一個起點,之後分道揚鑣..............了一段路後,又很巧妙的結合起來,攜手同行前往山區一公里之後分開,投65往山區,投67斷尾巴於珠崙巷,至魚池之間有3.52k的計畫路線,後來民100年里程牌調整後投67計畫路線就取消了。

投65在魚池鄉的里程牌清楚明瞭,與投67分開後經過幾家紅茶廠、餐廳,之後最後在「新城」附近與台21岔路終點,但在這裡可以看到上一代的里程牌卻是從縣道131岔路為起點(也在新城),通過現在的投65終點往逆樁推回去,這種舊牌目前可以找到3.5k。(此系列舊牌已於2011年移除)
投67與投65分開後經過一段沒啥指標的路段,連里程牌也沒有,目前暫定南段起點為埔尾橋,之後看到的第一面為10k,這時已經很靠近魚池市區了,之後在魚池市區指標不清楚,本人可是繞了好多次才推出正確路線,之後往九族文化村指標前進,通過投69岔路後隨指標左轉(直走通往九族文化村),左轉過後通往「公林」,可看到14k以及14.049k終點牌,續行可通往晶圓休閒農場。


民100年已經設置投67線終點牌,末段路線已經明瞭,至於魚池市區路線也塵埃落定。民100年投65/67里程牌更換後記錄(fb相簿)  


附近景點:香茶巷紅茶

66(洽坑~貓囒 // 舊7.62---新8.450km)魚池鄉。100年換里程牌,納入共線里程。
起點「龍興橋」(投64岔路)~途經賞螢區~左轉,華龍巷「火培坑」~山楂腳巷~(投66-1岔路)~「搥仔寮」(右轉,與縣131共線)~仙渣腳巷~(左轉,共線結束)~文正巷~「單冬頭」~「田螺污」~終點「貓囒/孔明廟」(台21岔路)

龍興橋的位置約在投64線3.7k,附近就是蓮華池生態中心,除了該中心周遭有生態園區以外,在投66起點~1.5k之間也有一處廣大的原始林以及螢火蟲區,每當螢火蟲季(4-5月)晚上,該路段會封閉為步道。因為這段生態園區道路無法拓寬,目前已經在投64線2k處另闢道路,未來可能會變成投66新路線。離開螢火蟲園區後至投66-1起點路段均以拓寬完畢,沿途住家很少,一直到投66-1起點岔路後才有比較密集的住家「山楂腳」聚落,之後右轉與縣131共線後左轉(該路口無投66指標請注意),一直到終點附近有個知名景點孔明廟,最後與台21岔路,該岔路對面有921倒塌後的窯業廠,重建過後改名的「親手窯」工廠。
 

附近景點:賞營區、孔明廟、親手窯

66-1(仙渣腳~大雁 // 1.6km)魚池鄉
起點「仙渣腳」(投66岔路)~大雁巷~「頂雁」~「雁地」~「澀水/大雁」~終點「湖桶」(台21岔路)

雖然短卻對當地觀光很重要的鄉道,路途上的「大雁」「澀水」兩個連在一起的聚落曾經毀於921地震,後來他們把沒落的紅茶產業重新恢復並且建立了民宿群推展觀光,如今已經轉型成功並且嚐到豐盛的果實。

附近景點:大雁、澀水社區、阿薩姆紅茶

67(埔里市區~公林 // 14.049km)埔里鎮~魚池鄉。78年公報14.9km,民100年換牌

公總 曾代養
埔里鎮起點「埔里市區」(投65、舊台14岔路)~民生路~左轉,南興街~右轉,新生路~「茄苳腳」(投72-1岔路)~「百葉坑」~左轉,株生路~(投65左方過來共線)~「株子山」(投72岔路)~魚池鄉香茶巷~(左轉結束共線)~(埔尾橋)~右轉,埔尾路~「泡子林」~「埔尾」~福興巷~續行後左彎,之後右彎走小路~「魚池市區」(縣131岔路)~文武巷~「大厝底」~「內魚池」~(投69岔路)~「公林」~左轉,金天巷~終點,續行通往晶園休閒山莊,道路終止。

附近景點:三育基督學院、九族文化村
 舊路線:(投65左方過來共線)~「珠仔山」左轉,珠生路~右轉,珠崙巷~續行到底里程約4.68km-----未開闢路線3.520km----8.2km暫定魚池鄉路線北端為埔尾橋~「埔尾」
 
68(北山坑~桃米坑 //舊 9.73---新8.985km)國姓鄉~埔里鎮
78年公報(成功~桃米坑 // 5.52km)民90年延長至台21岔路,民100年縮短至投64岔路
國姓鄉起點「北山坑」(縣147岔路)~鐘靈道路/種瓜路~(通過國6下方)~埔里鎮「成功里」~「上種瓜坑」~種瓜路~「草湳尾」~「中路坑」~桃米巷~終點(投64岔路)~左轉,桃米巷~走到底左轉,桃米巷(舊台21岔路)~舊終點(台21岔路)

原本起點位於埔里鎮成功里「種瓜坑」,屬於本線起點鄉道,後來才把起點延伸至「北山坑」與縣147岔路,在2k附近有個玉門關瀑布,那裏也有玉門關山莊供遊客居住,那裏的美景吸引不少觀光客過來探密,但該路段為單線道不利大型車進入,結果就發生跟投54一樣的遊覽車墜落山谷慘劇,現在該路段禁駛大客車。接下來沿途為山林為主的少數聚落,一直要到埔里的「桃米坑」才又出現人潮,桃米坑是屬於以生態園區為主軸的一處社區,也曾經毀於921地震,類似於魚池的澀水社區一樣為震災重生的社區,只是方向不同,民宿群相同。兩年前從日本進口的紙教堂過來桃米社區後,於2009年921十周年後,掀起了一陣陣的人潮車潮與無限商機。

附近景點:玉門關、桃米生態園區、紙教堂

69(內底林~孔雀園 // 18.480km)埔里鎮~仁愛鄉~魚池鄉
埔里鎮起點「內底林」(投71岔路)~中正路~「內底林」~右轉爬山~「紅仙水隧道」(投70岔路)~過坑巷~「大埔」~仁愛鄉「過坑/卡度部落」~光明路~右轉,中正二號橋~魚池鄉中興巷~「內加道」~「中庄」(投69-1岔路)~「內加道坑」~「東光」(投69-2岔路)~(投69-3岔路)~右轉,(右轉,與縣131岔路)~(左轉,結束共線)~永川巷~左轉~「司馬按」~(投67岔路)~金天巷~終點「孔雀園」(台21岔路)

公總曾代養
屬於埔里~魚池之間的一條長鄉道,因為長度長、通往日月潭、而且坡度彎道富有挑戰性,常吸引自行車手前來挑戰。0-2k之間層層爬坡,經過一堆髮夾彎後,來到紅仙水隧道,通過隧道後來到仁愛鄉中正村,目前又稱卡度部落的布農族原住民村,除了當地特有的圖騰以外,密集的兩排路燈也是特色,富有光明大道之稱(路名也叫光明路),接下來通過曾遭受莫拉克颱風侵蝕的中正二號橋後進入魚池,沿途經過幾處零星的住戶後來到規模較大的社區「東光社區」,之後與縣道131共線通過東光橋,然後左轉走自己的路,接著與投67岔路,然後爬升後來到日月潭風景區的孔雀園與台21甲岔路終點。


附近景點:紅仙水隧道、卡度部落、林淵紀念館、孔雀園

69-1(外加道~內加道 // 2.478km)魚池鄉
起點「外加道」(縣131岔路)~碧山巷~「鹽土坑」~中興巷~「坪頂」~終點「中庄」(投69岔路)

此鄉道起終點都有聚落,特色沒有,只有爬坡。
 
69-2(水尾巷~東光 // 1.540km)魚池鄉
起點「水尾巷」(縣131岔路)~水尾巷~走到底左轉~終點「東光」(投69岔路)

與投69-1一樣都是起點與縣道131岔路,終點與投69岔路以及爬坡,不同的是起點無住家。


69-3(東光~頂城 // 1.1km)魚池鄉
起點「東光」(投69岔路)~興善巷~終點「頂城」續行可通往大觀發電廠

離投69-2終點沒多遠而已,起點與主線交會,終點位於頂城,但後續還有柏油路前行約1.5k可到達大觀發電廠,之後右轉為泥土路,可間接通往投69但該處已經變成私人土地已經圍起來了。
70(紅仙水~中坑 // 3.102km)埔里鎮
起點「紅仙水」(投69岔路)~※無路名※~終點「中坑」(投71岔路)

 民78年鄉道整編時把這一段位於埔里邊陲地區,緊靠山壁的路段改為投69-71之間的包夾鄉道:投70。一邊緊靠山壁,另一邊就是懸崖,沿途只有一間樓房,無門牌,為宗教清修之地。山壁那一側為仁愛鄉的範圍,因為地勢頗高,可以看盡埔里盆地以及投71線,但該條鄉道無安全設施、無路燈,晚上還是別走的好。

 
71(水部子~武界 // 舊27.04—新19.010km)埔里鎮~仁愛鄉。100年廢棄武界檢查哨路線,終點路線延伸(別稱:武界產業道路,約9k~終點)
埔里鎮起點「水部子」(縣131岔路)~中正路~「九股」~「十一份」(投72左邊過來共線)~(投72從右邊而去結束共線)~「內底林」(投69岔路)~(投72岔路)~「北坑」~「東埔/中坑」(投70岔路)~仁愛鄉武界產業道路~卓社隧道~左轉,武安路「武界」~武界部落,右轉~武界橋~左轉~終點(大觀發電廠員工宿舍門口)
100調整武界路線:武界橋~右轉~武安路~左轉(武界林道岔路)~新武界隧道~新終點,續行通往萬豐隧道與投83相接
卓社隧道舊路:卓社隧道西口右轉~(卓社林道岔路)~檢查哨~髮夾彎群~左轉回到正線,卓社隧道東口,長約9.8km
武界舊路:到達武界後左轉進入部落~右轉~武界橋~直走到底左轉,武安路~岔路取右~終點,台電宿舍門口。(銜接親豐古道)

投71線位於埔里鎮的路段在民55年就已經存在,當時終點是設在埔里、仁愛交界處,通往武界的路已有,但當時被列入管制區,後來民65年以投71-1方式終點為武界,路線與目前里程牌安插路線相同。投71在過去的路況很不好,知名度高常被當做挑戰路線,一直到這兩年修復工程完工後才舒暢好走。此鄉道0-4.5K為平直的雙線大道,緩緩爬坡,5-9K有明顯爬坡且有幾個髮夾彎。接下來會遇到岔路,直走通往現在路線往卓社隧道,右轉為舊路,在過去可是充滿回憶的陡坡與十多個髮夾彎之艱困歷程。10k右轉為卓社林道起點,約13K為海拔最高處,那裏有個武界檢查哨(廢)之後路段為十多處髮夾彎層層下坡,目前已無人走且被雜草淹沒。離開卓社隧道後就逐漸看到世外桃源之地:武界,屬於仁愛鄉法治村,布農族村落。來到武界之後直走新路往新武界橋(以前為武界林道一部分),舊路左轉進入武界部落,充滿原住民風的民宿、小吃與當地居民,武界吊橋、以及台電大觀發電廠的根據地也都在投71附近,目前終點牌還是在大觀發電廠員工宿舍入口,進入後可通往思源橋往曲冰(該路段目前已中斷,紙能走一部分)

以前武界與曲冰都是有親戚關係的原住民村落,後來日本人興建水庫後中斷兩村落之間的聯絡道路,只能靠狹窄的吊橋(萬豐產業道路,也是古道)群聯絡,這些水庫發電後來變成台電的「大觀發電廠」一環,該古道在921之後中斷至今,縣府為了促進觀光與仁愛鄉的「環狀道路系統」,把投71與投83連接起來的最終計畫,就是新建萬豐隧道與旁邊的聯外道路,以於2009年通車,兩村落終於得以再度聯成一氣。
 


附近景點:卓社隧道、武界檢查哨、武界、思源橋、新武界隧道、萬豐水庫
72(株子山~內底林 //4.323km)埔里鎮
起點「株子山」(投6567岔路)~株生路~(投72-1岔路)~「十一份」(左轉,與投71共線)~(右轉,結束投71共線)~東潤路~「外東埔」~走到底右轉~終點「內底林」(投71岔路)
 
  橫越於埔里南方的鄉道,聯絡投65/67、71之間的要道,其中兩度與投71岔路,沿途沒啥特色,只有香菇園特別多,因為非處交通要道,利用的人為當地人居多。
 

72-1(壽全橋~愛蘭橋 // 3.83km)埔里鎮。民96年新增,民99年掛牌。
起點「壽全橋」(投72岔路)~南環路~(投65岔路)~(投67岔路)~終點「愛蘭橋」(台1421岔路)

 該鄉道沿著南港溪而行,可以說是堤防道路也不為過,會升格為鄉道原因是此路線可以從魚池過來的車輛,不必通過埔里市區而可直接通往愛蘭橋往台中,可以說是縣道131的替代道路。
 

73(小埔社~愛蘭 // 9.765km)埔里鎮
起點「小埔社」(台21岔路)~永豐路~「一新社區」~ 「五股」~「大庄」~向善一巷~「田寮」~「坑內」(投81岔路)~左轉,向善路~左轉,向善路~「向善社區」~右轉,向善橋~(通過國6下方)~三腮路「八股」~「烏牛欄」~鐵山路~終點「愛蘭」(台1421岔路)

民55年至今始終如一的鄉道,該鄉道以投81終點岔路為分界,前半段為中台禪寺的重要聯外道路,後半段為埔里市區往台中的替代道路,還有可以觀賞完整的愛蘭交流道斜張橋。
 


附近景點:中台禪寺、小埔社、廣興紙寮、愛蘭社區


74,成立於民國50-65年間(埔里),現在缺號


75(史港~埔里市區 // 舊4.7km新4.717km)埔里鎮
78年公報(四角城~埔里 // 4.35km)舊起點~中正一號橋路線與今日不同,終點位於今日的仁愛公園旁,與南昌路岔路。
起點「獅子頭」(台21岔路)~中正路~「史港」~中正一號橋(通過國6下方)~「籃城」~終點「埔里市區」(台1421岔路)~舊終點(舊台14岔路)

台21線替代道路,原起點位於「四角城」與台21岔路,沿著蜿蜒的農地通過眉溪,經中正一號橋在藍城自來水廠連接現在路線,在過去也是小埔社糖鐵路線的一環,後來因為糖鐵的拆除與四角城路段難以拓寬,於是該路段廢棄改線為今日所看到了路段並且在0-4.3K拓寬為12米的路寬。目前中正一號橋留有橋墩遺跡,剛好位於第三代高速公路(國6)下方形成歷史對比。國6完成後於眉溪北端設置埔里交流道,台21與投75變成往埔里市區的重要道路,尤其投75為最快的路線,因此4.3-4.7K終點原本僅8米寬道路以於2008年進行拓寬,隔年完工並且安插新指標、里程牌,讓通往埔里市區更為快速,終點過後直走可銜接縣道131起點。

附近景點:埔里花卉園區、中正一號橋橋墩遺跡
舊路線起點「四角城」(台21岔路)~中正一號橋舊橋

76(史港~牛眠山 // 3.597km)埔里鎮
起點「獅子頭」(台21岔路)~獅子路~福興路~「福興社區」~「貓頭」~「公館」~(投78岔路)~終點「牛眠」(台21岔路)

民國55年至今編號、路線始終如一的鄉道。埔里盆地面積廣大,除了培育埔里大大的市鎮以外,在北邊還有塊沖積平原帶,變成台糖農場的一部分,現在台糖事業已經轉型為多角化經營,曾經繁盛一時的埔里糖鐵現在已經消失無蹤,在這個廣大地區,投76與台21貫穿其中。投76長度僅3.5公里而已,但是它沿線穿越了台糖過去繁盛一時的土地,風景秀麗值得一遊。

附近景點:牛眠山
 
77投77線(牛相觸~暨南大學 //2.8km)埔里鎮。96年公報廢除。
78年公報(南村~大坪頂 //4km
起點「牛相觸」(台14岔路)~南村巷~「蜈蜞坑」~終點「暨南大學」

慘遭野溪與土石流衝擊的一條山路,該鄉道在埔里地區是屬於比較隱密的一條,位於台14線54.5K旁邊,在公報資料上長度都是4K,但實際上只有2.8K的怪現象。其實該鄉道以前的確有可能到4k,終點位置原本是台糖大坪頂農場,暨南大學的開闢之後的後半段被砍掉了才只剩下2.8k。除了末端被砍掉以外,沿路的鋪面有柏油路、ac路面、水泥路面、泥土路(創下南投最窄鄉道記錄,約1米)、石頭路,住家很少而且荒涼無比。

附近景點:暨南大學

78(四角城~大湳 // 3.893km)埔里鎮
起點「四角城」(台21岔路)~成功路~(投76岔路)~「牛眠」~守城路~「守城」~右轉~(通過國6下方)守城橋~終點「大湳」(台14岔路)

以前此鄉道還有延伸至四角城聚落內,後來縮短至台21岔路,目前起點還有一塊里程碑。0-0.5k以外的其他路段均已拓寬為12米。該鄉道短暫與投76交會後,經過牛眠山下的沖積扇,最後來到大湳與台14岔路終點。
 

79(大湳~鯉魚潭 //3.106km)埔里鎮
起點「蜈蚣崙or大湳」(台14岔路)~鯉魚路~「麻竹湖」~「茅子亭」~「鯉魚潭」~終點「鯉潭營區/彈藥庫」


此鄉道0-2.5k已拓寬為12米,至鯉魚潭入口處,鯉魚潭是埔里地區一個小湖泊,目前已經與虎子山聯成一氣,山水風光一覽無遺,該處除了有這些遊憩風景區以外,周遭還有一些飯店供住宿。2.5-終點為單線道,而且越走越進入山區,最後會來到一處陸軍營區,也就是投79的終點,該營區為彈藥庫,實際名稱暫以地名取名為鯉潭營區。
 

附近景點:鯉魚潭

80(梅子林~惠蓀林場 //舊14.290km新14.309km)國姓鄉~仁愛鄉
國姓鄉起點「梅島」(台21岔路)~北原路~「房厝」~「梅子林」~仁愛鄉~中華路~「清流」~原民路~「中原」~山林巷~「眉原」~「惠蓀林場收費站」~終點「惠蓀林場園區內」小木屋旁,道路終止。

民55年至今雖然始終點有延長、縮短,但基本上還是走同一條路,也是從國姓通往仁愛清流、眉原等原住民村落的一條鄉道。在過去於仁愛鄉交界處有設檢查哨(已消失),沿途的原住民村落充滿了親切與和樂,此鄉道最主要的目標還是中興大學實驗林,也是惠蓀林場園區。現在在8k處有設收費站,變成南投唯一有收費的鄉道。在13k旁邊有路可以下去北港溪溯溪而行,目前縣府已有打算用投80延伸至投89取代投89後半容易崩塌的部份,延伸線起點可能從11k另闢道路或14.309k終點(小木屋)沿著既有道路下行沿著北港溪興建高架道路至投89線「力行」附近接壤。
 


附近景點:清流部落、中原部落、眉原部落、泰雅度假村、惠蓀林場、中興大學實驗林、北港溪溫泉
 
81(大坪頂~坑內 // 舊7.129---新9.088km)埔里鎮
78年公報(八蟠崎~水流東 // 3.13km)當時的路只有開至「水流東」。
起點「大坪頂/合成社區」(台21岔路)~北村路~「松柏崙」~「八蟠崎」~合成巷~「北寮」~「水流東」~向善路~「閂門棍」~「坑內」~終點(投73岔路)

此鄉道在過去只有通到「水流東」,一直到民國80年代才開闢至「坑內」與投73接壤,然後為了中台禪寺的交通需要,民92年沿著眉溪河堤並且興建善新橋再度延伸至台14岔路,不過目前里程牌終點還是位於「坑內」。起點位於大坪頂附近,在起點附近已經開闢另一條聯外道路,但投81路線依然走糖鐵小埔社隧道,也是南投唯一依然有「使用」的糖鐵隧道,之後的房子零星,附近有瑪琳窟一處景點(湖泊),其他大都是典型的山區道路。
 


附近景點:小埔社糖鐵隧道、大坪頂花海、瑪琳窟
未來可能延伸路段:向善路(投73共線)~(投73左轉離開共線)~終點「善新橋」(台14岔路)

82(國姓市區~北竹坑 // 2.21km)國姓鄉
起點「國姓市區」(縣133岔路)~民生街~右轉,國姓巷~左轉,竹坑巷~岔路取左道~終點「北竹坑」,續行可通往台14岔路約10km

起點位於國姓老街,在市區穿梭一陣後來到竹坑巷,就沿著此巷開始爬坡至終點銜接農路,此農路可以銜接附近山頂上的寺廟「清德寺」,然後下坡至台14岔路(育樂隧道東口),這路段大約有10公里。目前起點南方已經另外開闢投82的聯外道路「竹坑路」,但投82路線還是走原始路線
 


83(霧社~萬豐隧道 // 23.820km)仁愛鄉(別稱:親豐產業道路,14k-終點)
78年公報(霧社~松林 // 14.095km),後來延伸至萬豐村「哥哥原」(最後一根里程牌為23k
起點「霧社」(台14岔路)~大安路~「萬大」~高平路~「親愛」~(萬大林道岔路)~「松林」~親豐產業道路~「曲冰/萬豐村」~「哥哥原」~終點「萬豐隧道」,續行可與投71連接

與投71線形成一條環狀路網,未來有可能會併入投71。日治時期就有跟投71一樣的聯絡道路,民國55年-65年公報都編成投71線,只是一開始終點是設在「萬大」,後來延伸至「松林」,近年來延伸至「曲冰」附近的「哥哥原」,2009年萬豐隧道開通後再度延伸至此隧道。本鄉道一開始可盡情觀賞萬大水庫的壯麗,於萬大入口處有設檢查哨(已廢),旁邊有農路可通往楓葉知名景點「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除了這個火紅景點以外,其他原住民部落像是萬大、親愛、松林、曲冰(萬豐)等也都是值得一遊的地方,尤其在曲冰(萬豐)附近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使本條鄉道後半段更有看頭,去年萬豐隧道通車過後聯絡了法治村,使本條鄉道聯外交通更為方便。目前投83有多處土石崩塌以及路基流失尚未修復,請注意。至於在曲冰附近有條古道可通往武界,該古道目前因為濁水溪沖刷之下已經消失大半

附近景點:奧萬大風景區、親愛部落、萬豐村、曲冰遺址、萬豐隧道、萬大水庫

84(國姓~埔尾 //舊5.048----4新.721km)國姓鄉
78年公報(國姓~北港溪  5.29km港門吊橋~終點路線與今日不同且難以找尋。

起點「石門」(縣133岔路)~國姓路~「上石門」~「竹子坪」~「小岸」~「九芎坪」~港門橋~長北路~終點「埔尾」(台21岔路)原本末段路線右轉走台21舊路。


 本鄉道與國姓市區為聯成一氣的路網都叫做「國姓路」,在過去公報上本路段起訖點都是「石門~北港溪」,這路線符合國姓路的路線(因為台21北港村以東也是叫國姓路),但是從港門吊橋(已改建)至北港村僅有一條產業道路可通而且過長,里程與公報上不符,所以實際上可能未開闢。本鄉道大部分都在北港溪的南側,過去有個「大石遊憩區」(已毀),目前該鄉道通過港門吊橋後直走往浦尾村與台21岔路終點,至於通往北港村要沿著北港溪南側繞遠路才能前往。另外此鄉道也是從台14進入國姓者通往北港糯米橋、惠蓀林場的一條捷徑。
附近景點:大岩石風景區(已毀)、港門吊橋(已拆)、北港糯米橋
 
85(靜觀~廬山 // 9.640km)仁愛鄉。78年公報長度10.290km(別稱:合作產業道路)
起點「靜觀部落」~合作產業道路~「平生」~「平和」~「深掘瀧」~「平靜」~終點「廬山(台14岔路)

目前起點設在原住民村落「靜觀」,但是在靜觀部落有路可以通往「翠峰」與台14甲岔路,該岔路有設檢查哨(已廢),那一段路因為地勢無法拓寬而且超級陡所以沒有被列入鄉道,卻也因此變成單車的挑戰酷道。至於起點之後經「平靜」至「廬山」與台14岔路終點路段則相對平緩。本人並未記錄此鄉道。 

附近景點:靜觀部落

86(施厝坪~半路厝 // 5.761km)南投市,原彰投86
起點「彰投縣界」(銜接彰86)~(縣139岔路)~(舊縣139岔路後右轉,然後左轉)「施厝坪」~登施路~成功三路「南崗工業區」~(台3岔路)~終點「半路厝」(台3岔路)


 彰86起點位於社頭鄉的石坑一路,與縣道137岔路,但是該鄉道彰化段並無任何里程牌,當初跑這裡時也有些鬼打牆之感,石坑一巷走到底後左轉長青自行車道,然後在一處岔路後右轉(這一段路都沒有指標),直走通過草叢路後進入八卦山區,一直漫無目的的前進後來到石頭公步道西端入口,變成泥土路(以前是石頭路,很難走),該步道2010年底整理之前可是一條超難走的廢棄鄉道,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天堂路,在天堂路之中可看到投86起點牌,完成天堂路後會有一塊4k石碑歡迎你。

通過縣道139岔路後就結束石頭公步道的部份,直走小路後可來到「施厝坪」與139舊路岔路,這裡是各家版本的投86起點位置,也才開始有雙線道的待遇(最窄8米,最寬24或28米,成為南投最寬的鄉道)一開始路名為「登施路」,接下來進入南崗工業區(位於都市計畫區範圍)道路變得比前面還要寬,先後可看見5k、7k石碑,接下來舊的彰投86右轉仁和路至台3甲岔路終點(該路段有一塊8k石碑),投86路線直走成功三路至台3甲岔路終點。不管這兩條新舊路線為何,都是工業區的重要聯外道路。


附近景點:石頭公步道、猴探井
 
87(廬山~廬山溫泉 // 1.103km)仁愛鄉
起點「廬山」(台14岔路)~榮華巷~終點「廬山溫泉/廬山吊橋」
公總曾代養

跟投60一樣都是通往溫泉的鄉道,只是本條鄉道公總曾經代養過並且整條路都是寬闊的12米大道,路名「榮華巷」終點位於廬山吊橋。目前廬山溫泉已經有搬遷計畫,但進度牛步。

附近景點:廬山溫泉
 
88(出水~樟普寮 // 1.030km)南投市,原彰投78線,該路線民99年廢除,此路線往北遷移至有水巷。
舊起點「彰投縣界」出水巷(銜接彰78線)~八卦路1249巷「樟普寮」~終點(縣139岔路)
新起點「彰投縣界」湖水巷~八卦路11xx巷~新終點「大厝內」(縣139岔路)

彰78起點位於彰76岔路,位於員林鎮萬年路三段岔路,彰78為員水路,一路上為15米寬大道,直直通往八卦山山腳下經過縣道137岔路來到百果山樂園牌樓後(附近有座公園)左轉有條湖水巷(彰78-2線)分岔而去後,路名變為出水巷,也變成單線道。附近有萬里長城步道、隴頂步道等多條登山步道,每當假日時這條出水巷會出現想來吸收森林浴的單車客與健行者佈滿了出水巷以及周遭步道。一路爬坡上去後來到萬里長城東端入口,也就是舊投88的起點處,旁邊還有一塊彰78線6.5k石碑(7k石碑位於前方500公尺處),路名變為八卦路1294巷,道路依舊窄小,最後與縣道139岔路,對面就是單車客的朝聖之地,也是南投市鳳山里的寺廟「鳳山寺」。

民國99年時這條投88路段宣告解編,原編號改為北方的湖水巷。



彰78-2線路名「湖水巷」,本條路與出水巷一樣沿途住家頗多,而且許多老建築以及石階沿著山坡地勢修築,其中會路過「待人坑」可通往隴頂古道,接下來一路爬坡來到雙線道路寬時就可看到新設的投88起點牌,新的投88路段為12米寬的雙線道,沒幾間住家,最後來到「大厝內」,與縣道139岔路,對面就是知名的老樟母女樹。至於改線原因可能是原來的投88路線(八卦路1294巷)因為房舍密集無法拓寬符合鄉道12米標準寬度,而北方的湖水巷則在2009年拓寬為12米後就把投88編號挪至此處。
 


附近景點:隆頂古道、萬里長城步道、鳳山寺、老樟母女樹
 
89(天池~力行檢查哨 // 53.227km)仁愛鄉(別稱:力行產業道路)
原編號「中投1線」,(天池~馬力觀 // 10.378km)後來民97年納入力行產業道路,成為全台灣最長鄉道。民99年掛牌。
起點「中投縣界/天池」(銜接中131)~福壽路~「華岡」~「馬力觀」舊終點~力行產業道路~「翠巒」~「望陽/力行」~「慈峰」~「瑞岩」~「合望」~「梅目」~「郎土府」~新終點「力行檢查哨」(台14岔路)

唯一台中~南投之間的跨縣鄉道就是位於和平鄉~仁愛鄉之間的福壽山農場道路以及力行產業道路了。此路段在清朝年間就已經有古道連接,大略沿著投89-中131-台8-台7甲至宜蘭的「匹亞南山道」,民國76年由省政府開闢可行車道路,後來天池~馬力觀路段先由縣府接手,馬力觀~力行檢查哨於民國97年才由縣府接手養護。目前無法得知前身的「中投1線」何時成立,但民國96年交通部公報上已經改為中131與投89,當時投89只有「天池~華岡」的10.378k,不包含長達42.5k左右的力行產業道路,後來民97年12月18日,交通部公告投89線納入力行產業道路,使本鄉道一躍做掉原本最長的鄉道竹60線,成為台灣最長的鄉道。另外也有許多的「第一」事蹟:海拔最高的鄉道、公認最慘烈的鄉道、南投海拔落差第二高的鄉道、全台養路經費最高的鄉道(每年養護經費至少2億以上)。

從台8梨山部落轉入中131鄉道(無里程牌),為福壽山農場的聯外道路,因為會通過該農場的領地,所以從那裡進入的車輛會被收取費用,該農場可以說是周圍環山群抱的一處優美農場,景觀極美。接下來在「天池」靠近縣界時會看到投89起點牌,沿途會經過以下村落:華岡、翠巒、力行、紅香、瑞岩等聚落。沿路景觀不錯,村落風情值得一遊,只是那種驚險坡度與慘烈路況,是旅人的極大挑戰,又加上高海拔的刺激之下,你會永生難忘。本路段在以前可是條良好產道,921之後由於該條鄉道的上邊坡與下邊坡各有一條斷層帶被錯動,地質開始破碎,後來又有
颱風肆虐之下才有今日的慘況連連。另外也與沿線的農作物開發也有關連,有如梨山的翻版,土地超限利用把原本的森林地帶變成耕地,而且多種植缺乏涵養水份的作物,也是造成邊坡不穩的因素之一。這條投89因為是力行通往梨山的重要道路而且僅此一條,十年來縣府砸重金養護,不輸橫貫省道養護經費的的無底洞輪迴之下,已經萌起想把投80延伸連接至瑞岩的想法,把投89最慘烈的其中一段給取代掉,目前還在評估當中。

投89最後來到台14甲為終點,該地原本有一處檢查哨,如今廢棄。目前本人尚未記錄此鄉道。


附近景點:福壽山農場


90(六分寮~草尾嶺 // 2.682km)南投市,原彰投82
起點「彰投縣界」(銜接彰82線)~爬坡後左轉~右轉~「六分寮」鳳鳴路~(縣139岔路)「三彎」~「草尾嶺」~終點(續行可銜接南崗工業區)

彰82路段為員林鎮員南路,起點位於縣道137與台76高架橋岔路旁,此鄉道與彰投78一樣都是自行車的國民路線,員南路有3km路段為寬闊的15米雙線道,並且出現了員林鎮公所製作的里程牌(0.5、1、1.5、2.5k),沿路上有少數觀景餐廳與果園,還有萬里長城系列步道位於附近,剛完成沒幾年的員林運動公園還嶄新的位於員南路旁邊,為員林郊外的一處健行運動之地。寬闊路段走到底為隴頂古道的西端入口處,並且設有停車場。左彎過後為單線道,也是一連串的爬坡,不時可看到自行車手以及健行人士走在路上,過了兩公里後就可看到投90起點牌,但投90並未與原本彰投82路線完全重合,彰投82終點位於縣道139的35.5k岔路,但投90則是右轉往「三彎」而去,通過三彎過後繼續直走進入三合院不少的老聚落「草尾嶺」,過了2k之後有一個點可以觀看南投市遠景。最後投90本線終點後柏油路變成剛性路面,還可繼續前行通過果園一路下坡,最後來到南崗工業區。
 

91,缺號

缺號。此編號常與投89力行產業道路搞混(原本投89不包含力行產業道路)此編號為傳說中的黑編號,代表力行產業道路42.5k全部路段。

92(一東寮~南岸 // 2.2km)草屯鎮,原中彰投120
起點「彰投縣界/一東寮」(銜接彰188線)~溪南路~(投1岔路)~(通過台63下方)~終點「烏溪南岸」(台3岔路)
 
  中部地區涵蓋最多鄉鎮的鄉道,位於烏溪南方,實質為一條河堤道路,只有南投段有設里程牌。解編之前的起點位於台14岔路約7k位置,彰化市彰南路5、6段岔路,路名為福田二路,通過兩座為了砂石車對外交通所興建的便橋後,來到烏日鄉溪尾村,也是一塊台中的「飛地」,此村的聯外道路必須經過彰化市、芬園鄉、草屯鎮、霧峰鄉等鄉鎮才能到達烏溪以北的烏日鄉境內,一度傳出爭取併入芬園鄉,後來因為台中合併升格,可能改為爭取環中路延伸案。本鄉道從彰化市這個起點一直到中投公路岔路為止沿路設立了幾家砂石工廠,也變成砂石車的專用道路,沿路岔路都紛紛設立「禁止砂石車進入」的警告牌以求自保。在快要到草屯鎮範圍時可看到投92起點牌,之後與投1岔路,通過中投公路後住家多了起來,最後與台3岔路。
 

93投93線(桐子林~草坪頭 //9.3km)信義鄉,成立時間不明,民99年此路段解編。(別稱:草坪頭林道)
起點「和社」(台21岔路)~草坪頭林道~「桐子林」~(台21岔路,愛玉橋附近)~終點
  成立年代未知,為台21線替代道路,起點位於「和社」南方的桐子林橋,途中會經過玉山、草坪頭觀光茶園、桐子林社區、桐林國小等地。此鄉道已於民國99年解編,投93線在八八水災之後在隆華國小附近有多處損毀,該段路已經改道。
附近景點:草坪頭觀光茶園、桐子林梅園、玉山觀光茶園

93(初鄉~初坑頭//舊2.514km------新2.703km)鹿谷鄉,原投58-1線,民99年改編
起點「初鄉」(縣131岔路)~中村巷~「初坑底」~終點「初坑頭」

此鄉道起點位於初鄉國小旁邊,約0.3k有個林舉人紀念碑,一路上都是典型的農村與農田,終點過後依然有路可以直直前進,一直騎騎到沒有路時會看到有一塊「八通關古道社寮支線」的終點牌。
 

附近景點:林舉人之墓、八通關古道社寮線

94投94線(東和~過寮 // 3.018km)竹山鎮
78年公報為雲投195線(古坑鄉「東和」~古坑鄉「過寮」 // 3.018km)後來改編為投94線,時間不明,民95年解編,為縣149的一段。
起點「雲投縣界」(縣158岔路)~※無路名※~利通橋~終點「雲投縣界」(縣149岔路)

此鄉道以於民國96年交通部公告正式解編,此條跨縣鄉道已升格為149甲。當時此鄉道起訖點為「東和~過寮」,東和位於古坑鄉的「東和」位於149甲旁,「過寮」也位於古坑鄉,通過南投縣境之後。目前推測投94路段為縣道149甲與158甲岔路(剛好位於縣界)~149甲與149岔路(也是位於縣界)。不過根據民76年就已經出現149甲「斗六~草嶺」路段來看,不排除縣、鄉道是同時共線的結果,而且應該從未出現鄉道里程牌,所以是一條有名無實的跨縣鄉道。
 

95(溪頭~杉林溪 // 縣府:16.253k,杉林溪:17k)鹿谷鄉~竹山鎮(別稱:杉林溪道路)
原為縣151一部分,後來改為投專1線,近年再改編為投95線,惟目前本路段養護權非南投縣府,依然由杉林溪森林遊樂區養護,所以本路線為南投鄉道系統中,唯一未安裝官方里程牌的鄉道。杉林溪遊樂區設立里程牌起點為收費站,終點為溪頭,不過本文起訖點資料依舊為縣府起訖點資料為主。
鹿谷鄉起點「溪頭教育園區」(縣151岔路)~杉林溪公路~「觀音樹湖」~「初逢嶺」~「粗坑」~「相映坡」~「相思台」~竹山鎮「龍鳳峽」(投49岔路)~「留龍頭」~「迎風堡」~「安定彎/安定隧道」~「向欣谷」~終點「杉林溪森林遊樂區」

縣道151道路於民國65年定線時就已經包含現在的投95路線,起訖點為(延平~阿里山)而實際開闢路段僅為(延平~溪頭)而溪頭~杉林溪路段為杉林溪森林遊樂區整理為可行車路段,而杉林溪~阿里山路線為登山步道形式,為當年盛行的「溪阿縱走」路線,921之後崩毀中斷至今。

其中可行車的溪頭~杉林溪路段改為專用道路(投專1),於民國96年交通部公告改為投95線。本條鄉道至今是通往杉林溪的必經之路,由杉林溪遊樂區所養護。起點位於縣道151溪頭教育園區之前(18k牌過後即可看到),接下來開始層層爬坡且有12個髮夾彎,因此被稱為「十二生肖彎」,並且有設牌標示各生肖的圖樣。這12個彎爬完後就來到龍鳳峽與投49岔路,由森林轉為竹林,沒多久會通過富有921見證歷史的安定彎,安定彎在921地震時整個崩落,至今依然可從投49道路看到整個崩山全景,後來因為原路難以修復,而且為了杉林溪遊樂區的商機(杉林溪因此關園好幾年但都沒有裁員),於是興建了安定隧道,終於在2005年通車,終點位於杉林溪的收費站。

附近景點:十二生肖彎、溪頭、杉林溪、安定隧道、銀杏森林、忘憂森林

96,缺號
 

97(長豐村~中坑 // 9.002km)國姓鄉,前身為縣131。(別稱:長興產業道路)
起點「長豐村」(台21岔路)~東三巷~(右轉)~「大茅埔」~終點「中坑」(續行可銜接中95線)

前身為縣道131的投97線為國姓~新社之間的早期聯絡要道,現在被台21取代。起點與台21岔路,之後有一個重要岔路通往大茅埔(左轉)為錯誤路線,要右轉才對喔!接下來路線就沒有問題了,全部都是單線道而且難以會車,周圍都是檳榔園盤據著整片山林。終點過後續行5公里會來到新社區與中95鄉道銜接。
 
98,缺號

99(水尾仔~苦瓜寮 // 舊:3.220km-----新:3.145km)鹿谷鄉,原投58-2線,民99年改編
起點「水尾仔」(縣131岔路)~森豐路~「苦瓜寮」~終點
 
  全部路段為單線道並且很隱密,大都是山林、房舍極少、路況頗差,終點過後還可以再往前一小段路,通過私人民宅後就只剩下草叢路了。
100,缺號

101(秀峰~麒麟潭 // 9.677km)鹿谷鄉
原投58-3線(秀峰~茅埔 // 4.730km)民99年改編、延長
起點「秀峰」(縣131岔路)~鳳鵬巷~「圳寮」~「崁仔腳」~「頂崁」~「竹圍仔」~「溪底城」~舊終點「茅埔」
延伸段:秀林巷~麒麟路~新終點「麒麟潭」(投56岔路)

0-6.5k為單線道,之後為雙線道。路況還ok,跟投99一樣檳榔樹不少。本鄉道最大特色莫過於3k過後有條「線浸林道」(鹿谷鄉)通過線浸山後來到「坪林林道」(水里鄉)連接投61線,為單車客的挑戰自我路線。原本終點是在3.5k過後左轉茅埔一號橋通往茅埔聚落,2010年改為直走直通麒麟潭與投56岔路。
 


附近景點:麒麟潭

2 則留言:

  1. 投30-1線(廈新厝~二重埔 // 1.37km)名間鄉
    起點「廈新厝」(投31岔路)~大廈巷~「二重埔」~終點(投36岔路)
    典型的茶園鄉道,為縱貫路線,值得注意的是起點牌已經改為投31岔路,變成唯一沒有與主線相交的鄉道。

    這條北端起點應該有投31共線一小段,接至投30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記得是沒有共線喔,不過今年南投有很多條鄉道里程牌有調整,改天我再去晃晃吧!
      目前名間鄉有發現有換里程牌的只有投42起終點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