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縣道149(竹山市區~十字關)



縣149縣道起點於南投縣竹山鎮,經過雲林縣古坑鄉,終點於嘉義縣梅山鄉,全長40.5公里,起/終點均與台3線岔路,可視為台3線竹山往梅山的另一條更為深山的路線。本縣道對我而言是屬於滿深山的縣道(沒有162甲那樣就是了),過去一直沒有探訪,如今先行探訪位於竹山境內的19.5公里嘗鮮一下。本路線圖採用比較特殊的角度來發表,為方便繪製路線圖用,如有不舒服的視覺感還請見諒。

至於它專屬的兩條附屬道路(149甲、149乙)高橋大已經有記錄了我就不重複:)

延伸閱讀高橋大的文章:
梅竹公路:縣道149




10k一景可見149的氣勢非凡且寬闊的道路。



跟高橋大拍的相我遜色許多.......桶頭社區。前方山腳下的高架橋路段非149縣道而是投57鄉道。




149縣道(2013年記錄,起點~縣界)相簿

-----------------------------------------------------------------------------------------------------




2015年4月由於要前往記錄149甲縣道於清水溪橋東側(樟湖風景區內)的中斷路線做記錄,順道拍攝了149縣道與149甲縣道共線路段(19.3k-23.9k)以及後續往十字關路段(約至26.5k附近)最後前往十字關拍攝這幾年因為生態教育有成而赫赫有名的樟湖生態中小學的大門口拍攝後回程前往149甲拍攝樟湖風景區路段。

由於此次行程並非以149縣道為重點,而且又與149甲共線為多,因此此次記錄就合併在本篇縣道149(竹山市區~縣界)文章內,並且把文章標題改為縣道149(竹山市區~十字關)



已經遷校的樟湖國民小學校舍。



現在變成觀光客常來探訪的生態保育有成的森林學校---樟湖國民中小學




縣道149(2015年記錄)(縣界~十字關)相簿

---------------------------------------------------------------------------------------------------
縣道149(竹山市區、迴瑤舊路地圖)



竹山市區有兩段舊路,由於沒有舊照片以及沿路均沒有遺跡所以那條正確均不得而知。舊起點1為經建版地圖,為竹山路與集山路三段北端岔路;舊起點2為公報資料,為頂橫街與集山路三段岔路(現在為竹山果菜市場),唯一可確定的是投49起點確定在149舊路岔路上......至於市區南側也有一條舊路,為回搖社區舊路為拉直舊路。




現在起點為新闢的自強路與集山路三段岔路,當天拍攝時正好有車隊在前方停車,有人下車拍起點牌。



回搖社區舊路北側,剛好有1k里程牌可辨識位置。
-------------------------------------------------------------------------------------------------------------
縣道149(瑞竹舊路地圖)




瑞竹社區北端的瑞興橋舊照已經找不到了,該橋已經毀於民國90年的桃芝颱風,新橋民國92年開工,95年完工,該橋改建工程為新闢149道路路段,所以還額外增加了瑞興一號橋,整條新路線由於改道而拉高,原本經過瑞竹社區的舊路北側必須興建彎道才能銜接。目前在該地發現的舊路遺跡為便道,非舊路段。

這條改道路線也連帶拉高投52鄉道起點路段,所以該處舊起點牌以及石碑都消失了,現在起點位置比原先位置還要稍微延伸了一些。

縣道149線9k+871乾坑橋及10k+595瑞興橋復建工程委託監造服務工作
民國92.9月開工,95年1月竣工。




一、橋樑工程(全長共525m)
(一)乾坑橋:樁號10K+055~10K+115,新建單跨鋼箱型樑橋長60m一座。
(二)瑞興橋:樁號10K+776.5~11K+136.5,新建寬13m六跨鋼箱型樑橋全長
360m一座。橋基採用全套管基樁ψ150cm×H30m×54支。
(三)新建PCI橋樑:樁號11K+250~11K+340,三跨連續預力樑全長90m一座。
二、道路工程(全長共1,135m)
本工程係於149主線道路由9K+860(施工起點)至11K+520(施工終點)共1,620公尺,扣除橋樑段均為道路,全長共為1,095公尺,路面寬12公尺;配合地勢變化採填高處理,兩側原則上採RC擋土牆圍束路堤。







------------------------------------------------------------------------------------------------------------------
縣道149於桶頭社區旁邊的行正橋



接下來要介紹桶頭社區有一座連接縣道149與投57鄉道的橋樑「行正橋」,為對岸的過溪居民以及小旗子兩個聚落為主的重要通道,過去僅以桶頭吊橋為聯絡要道,民85年竹山鎮長找上民間蓋橋團體「嘉邑行善團」求助,才有這一座堅固耐用的水泥橋,之後遇上重大災害均安然無事,惟2008年莫拉克颱風後,這座橋橋墩掏空嚴重曾經緊急封橋整修後開放至今,但是為了未雨稠繆以及交通上的安全,縣政府終於撥款在南側興建另一座水泥橋,這就是政府的效率,前後隔了20年後才有政府官方興建的橋樑,比民間效率慢多了!

最長、最堅固的水泥橋-行正橋





  • 地點:南投縣竹山鎮桶頭里
  • 建造日期:85.03
  • 長度:156m

  • 特殊處:在85年3月26日,一座長約一百六十公尺、材料費高達一千七百八十萬的新式水泥橋誕生了。在通車典禮上,何明德先生說了這樣的感言:「有溪沒有橋是件難過的事。而這座行正橋是行善團歷來使用經費最多、困難度最高的橋,能在今年雨季來臨前完成,令人欣慰」。而事實上,行正橋不僅度過了該年梅雨的侵襲,它更抵擋了賀伯颱風、桃芝颱風,甚至連921大地震也摧毀不了,比較起同跨清水溪的瑞草橋、桶頭橋的中斷沖毀情況,嘉邑行善團的真材實料可見一般。

     「行正橋」全長157公尺寬8公尺,深14.5公尺,為行善團歷年來所建最長橋樑,歷經九二一時,下游的桶頭橋中斷,桃芝颱風時中上游的瑞草橋被沖毀,唯獨行正橋屹立不搖,令地方人士與政府單位驚訝。更難想像的是這座橋竟然是一位沒有土木背景的人所設計的。據曾茂森表示,他原本是個卡車司機,二十多年來跟著土木工程師--前團長何老先生四處建橋,無形之中累積許多經驗,設計過程雖不像專家那形之中累積許多經驗,設計過程雖不像專家那麼精準,但依照嘉邑行善團多年建橋經驗,大都錯不了。

    滾滾紅塵中的清流
    (行正橋舊橋的興建歷史)





    行正橋新橋

    重建會關心南投縣重建工作

    南投新聞-竹山桶頭里新行正橋通車2012/12/2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1126 18:23:01)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執行長昨(25)日前往南投縣視察竹山鎮行正橋及仁愛鄉多功能會館工程辦理情形,行正橋將於11月底完工,將可助於桶頭地區居民交通便利與安全。陳執行長特別關心仁愛鄉多功能會館工程進度落後問題,要求該工程儘速完成重新發包作業,並控管於101年12月20日前完成。

    竹山鎮原行正橋於85年完成後,歷經賀伯、桃芝颱風及921地震等大災侵襲,又跨越清水溪上,該溪因地質環境特殊,加上921地震後地層鬆動,形成高含砂水流的流動型態,土石撞擊橋墩基礎掏空,於莫拉克颱風更遭嚴重損毀,爰另覓興建行正橋,橋台採長跨距設計2垮,橋長247公尺,由內政部營建署莫拉克重建經費補助,核定金額105,600千元,於100年4月動工,將於101年11月30日完工,完工後將提升竹山鎮桶頭地區居民交通便利與安全性。

    縣道149桶頭橋



    最後要來介紹149線桶頭社區北側的桶頭橋,這座橋會出名的原因主要拜921所賜,由於本橋所在位置有斷層經過,921地震全部損毀,隔年重建完工通車。





    桶頭橋921地震後照片(他站轉貼圖文)

    清水溪桶頭橋

    桶頭橋在地震時完全被摧毀,橋墩被攔腰折斷,橋面斷落到河床。造成桶頭橋如此觸目驚心的景象是因為觸口斷層(可視為車籠埔斷層的向南延伸)橫切通過橋樑的中間,南側(遠處)地塊約被抬高0.5公尺。

    921地震十年了~草領走山&桶頭橋斷橋

    149 線桶頭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