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台14線(埔里~屯原)








2015年8月,我來到了教職生涯中的第二所學校當代理教師(長代),這間學校位於埔里,而我在家人以及相關好友的幫助下在市郊找到一處不錯的租屋處住下,過去一直沒有探訪的地方也因為在埔里任教,能夠在假日未返家時利用一些時間探訪過去因為路程遙遠而無法拜訪的公路。



台14線與國道6號沿途可說是一路纏綿不解,沿途經過了東草屯、國姓、北山、愛蘭、埔里以及埔里端這幾個交流道,在埔里端的終點後前往仁愛、梨山、合歡山與大禹嶺等地還是要靠台14線。過去這二三十年,霧社、奧萬大、廬山溫泉、清境農場、合歡山一直都是遊客酷愛探訪遊玩的地方,921地震之後台8線中橫不開放一般民眾行駛,台14與台14甲又肩負了前往梨山的重責大任,讓這兩條公路假日時(尤其雪季與花季、過年期間)更是車流量相當高,甚至還爆滿無法前進。

本文要介紹的台14線從彰化市市區北側起點,至仁愛鄉屯原登山口附近為終點,長達99.016公里,2010年本人已經記錄了彰化~埔里(內埔橋前)路段,當時的文章 隨著2013年無名小站關閉後也消失在歷史上,目前也沒有重整計畫,本文要接續當年探勘終點處要繼續衝刺至台14線終點,甚至來到屯原登山口一探究竟。

本人記錄台14埔里~屯原分段記錄時間如下:

台14(埔里鎮內埔橋~廬山溫泉)拍攝日期:2015/8/18,當天還額外記錄投87線,之後又繼續衝刺至92k,不過天色已晚於是折返,折返到一半還遇到下大雨,最後是褲子全濕回去。

台14(仁愛鄉廬山溫泉~屯原登山口)拍攝日期:2015/8/23,當天從廬山溫泉入口開始拍起至屯原登山口,本來還想續行道路至投85,不過機車跟我抗議了只好放棄。

台14櫻花盛開照片,拍攝日期:2016/3/5



台14從內埔橋至屯原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內埔橋~台14甲起點岔路):這一段為車流量最龐大的路段,路段為雙向道,沿途還有經過狹窄的人止關以及好幾個髮夾彎一路而上,在仁愛鄉南豐村前後的道路比較平直,可以測試有高焦距者或是單眼高倍數相機來測試,尤其車流量大的時候整條路整排車可說是相當壯觀。

在霧社區域有一間中油直營加油站,通過此加油站後如果要往廬山方向請在此加滿油,通過此處後就沒有加油站了;不過如果要往合歡山、梨山的話在通過青青草原後還有一間民營加油站可以使用。另,原本在投83起點旁邊岔路有一間霧社風景區收費站,已經停止收費多年,收費站也不見了。



記錄起點:埔里鎮內埔橋旁,因為這裡是四線道縮減為二線道的位置。



61k附近的台一休閒農場,名氣大到連公路總局的指標都有它!



67k為埔里鎮與仁愛鄉交界處



仁愛鄉南豐村前後路段很筆直,適合拍長焦距的相片。

人止關位於14號省道大觀橋與仁愛橋折彎區,地形險惡、巉岩危立,在大觀橋旁立有「人止關」的指示,不過此處因車多且快,不適宜停留,遊客可放慢車速,細看品味。目前在此路旁已在整建停車區以及原住民人頭意象,可停車欣賞。人止關為昔日山胞與平地人的分野處,取其平地人止步之意。這是個充滿警告意味的地名,日本時代埔里來的台車道止於此,平地人到此若不回頭,將立刻面臨不測的危險。進入“人止關”,就是進入另外一個危險。人止關,是一處山地與平地的交界,而這個界線的由來,則要從台灣的歷史說起,在台灣的歷史上,漢人渡海來台,佔據了沿海一帶作為根據地,而佔據當年稱為"番仔"的原住民活動範圍.在這附近的山區,是原住民泰雅族與布農族原住民的居住狩獵地,但漢人常常進入山區開墾,因而經常與原住民發生爭執械鬥事端,所以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在一處隘口,設立一處關卡,作為漢人與原住民的界線,因此"人止關"的意思是"漢人止步",不可超過這條界線,萬一侵入了原住民的地盤,有可能性命不保。但隨著後來,原住民與漢人的日常交易日趨頻繁,所以人止關逐漸失去其意義。此處險峻陡峭,奇岩怪石聳立兩側,也是霧社事件泰雅族首領莫那魯道領導族人死守抗敵的隘口。


霧社的櫻花以俗稱「山櫻花」的台灣緋寒櫻為主,賞櫻的主要地點,包括埔霧公路(台十四線省道)人止關至霧社的路段,尤其在接近霧社前的彎道兩旁更為密集,但遊客賞花時須要注意車子停妥,並小心來往的車輛。



人止關路段


人止關目前有一處可停車的路段並且有設立指示牌,沿途如果想停車拍照請注意後方是否有來車。



台14於仁愛鄉路段有兩處舊橋,仁愛橋為第一座有舊橋處,位於北側的鋼筋水泥橋樑,至於為何沒有拆除本人不清楚,至少可看出以前的路寬為何。


仁愛橋舊橋



霧社風景區收費站位址(前方三角分隔島),已經拆除多時,右轉為投83起點,通往親愛、松林、奧萬大、萬豐等地。


台14埔里~仁愛的櫻花處處可見,不過要拍攝好看的景不太容易,除了有車流的拍照限制,電線橫越也是主要的困難點。


箱根溫泉兩側


70k的山坡種滿櫻樹。



第二段(台14甲起點岔路~投87起點廬山溫泉岔路):過了台14甲後,車流量驟減只剩下當地居民以及通往廬山、春陽溫泉的遊客為主,春陽部落每當櫻花盛開時值得一遊,春陽溫泉適合沿岸溯溪以及露營為主,而廬山溫泉則是有飯店的室內溫泉為主。可惜2008-2010年颱風豪雨侵襲之下造成廬山溫泉溪流暴漲、飯店沖毀,而且附近地質不穩,2012年被縣府公告廢除,未來會全數遷移至埔里台糖福興農場舊址重新營運,目前廬山溫泉只剩下1/3的飯店還有營業,遊客也少了許多,連吊橋旁的全家超商都停止營業了。




霧社(仁愛市區)


台14與台14甲岔路



霧社



在霧社與廬山之間,唯一的部落名叫「春陽」。春陽舊名「荷歌社」是目前仍保有濃濃泰雅風情的山間聚落,因村內櫻花數量眾多,所以又被暱稱為「櫻花部落」。春陽部落的婦女,保有泰雅族人精湛的編織技巧,最早以編織號召遊客的﹂魯畢工作室」,賦予傳統泰雅編織現代化機能,從手機袋到現在各式造型新穎的帽子、手提包,開創泰雅傳統編織新的市場價值。現在政府輔導泰雅族婦女,在村內設有十二個編織工作室,提供現場參觀編織表演和選購的樂趣。

春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分頂春陽、中春陽與下春陽三區,由於此地櫻花與霧社齊名,故又稱「櫻社」,溫泉露頭處溪谷寬廣,水量充沛,可野營、垂釣。由溫泉露頭處過吊橋左行,經菜園,過一牛欄循水溝路上行四十分鐘可至春陽瀑布。另外,賽德古族石板屋,也是尋幽訪勝的重點。賽德克族是泰雅族的一支,賽德克人為使住屋堅固、防風,會在房屋地基下挖約一公尺,地下以排石牆方式構築,露出地面的牆壁則以實木保護,屋頂則排疊石板遮雨,建材大多就地取材,極具風味。目前在廬山地區,已很少能發現這樣的泰雅古建築,在馬赫坡古戰場紀念坡附近,目前建有一樣板石板屋,是深入了解泰雅文化不可錯過的景點。

而春陽溫泉位於下春陽附近溪谷中,亦稱「櫻溫泉」,春陽溫泉位於廬山與霧社兩大風景區之間,其源頭共有四處,以吊橋橋頭處泉量最豐,泉溫為攝氏65度,氫離子濃度為7.5,屬弱鹼性碳酸泉,可飲可浴。遊客可自埔里搭往廬山溫泉之南投客運在櫻山社下車,再從旁邊的山徑下至谷底。

春陽部落位於仁愛鄉春陽村北端,為霧社事件起歷史起源地之一,境內為有濁水溪流經,創造出春陽溫泉,南面有武令山(1759公尺),境內有春陽國小。整體春陽部落生活區域範圍,可分為春陽部落區、仁愛國中區以及春陽溫泉區等三大生活區域。在春陽部落區,又可細分為第一班、第二班、第三班、第四班以及台大農場等區域。春陽社區內主要的經濟產業為高山茶葉、編織與蔬菜,所以,部落裡婦女們組成了數間各有特色的工作坊(如:拉拜工作室、魯畢工作室、張媽媽工作室、林德盛籐編工作等),精湛的織藝搭配絕佳的創意,各式生活用具在春陽部落編織工藝坊的巧手下有了更創新的詮釋。但由於人口的外流、外來文化的入侵使得部落內傳統重要技術逐漸失傳,在春陽部落內有此項技藝之人,大多為年事已高的長者。



春陽部落集中區域,春陽派出所以及春陽國小均位於此區域。



通過眉溪的德魯灣橋,此產業道路通過春陽溫泉,並且通往廬山溫泉南側連接馬赫坡古戰場。



春陽溫泉的露營區以及山坡地。



台14於仁愛鄉第二座舊橋位置,於86k附近的雲龍橋,橋面與河谷落差約97公尺,橋頭兩端為賽德克族人的塑像。這座橋目前僅存吊橋橋頭一座,舊隧道也僅存一側,另一側已經被封起來看不到了。以前這裡曾經是中部地區知名的高空彈跳場地,後來因為安全因素被禁止,現在已經看不到有人在此尋求刺激了,而我根本不趕往下看,太恐怖的落差。

文章參閱:南投廬山 雲龍橋





第三段(投87起點岔路~屯原登山口):單線道為主,也有極少數路段有拓寬為雙向道,過了廬山溫泉後路況更為不穩,也只剩下當地居民為主的通行情形,這一段路沿途聚落只有廬山部落,在廬山部落內有一間入山檢查哨,在幾年前已經停止營運,現在想要去屯原已經不需辦理入山証了。

通過投85終點岔路後的最後5公里省道路程鮮少有車輛行駛,一直到屯原十三彎前,台14線終點立於前方,之後路段為破碎的水泥路段,經過刺激無比的彎道(俗稱屯原十三彎)實際一遊發現只有十二彎,不過這不重要,這一段曾經定為省道預定線路段可說是相當難走,一直到屯原登山口為本人探訪終點。

通過屯原登山口後左彎依舊有產業道路可續行銜接投85線靜觀附近,不過那段路用街景看還滿刺激的。

廬山溫泉(2012年廢除)

廬山是早年相當知名的溫泉之一,日據時代原稱為「富士溫泉」或「鴿澤溫泉」,位於海拔400多公尺高;是屬於強鹼性碳酸泉,對於關節炎或神經痛患者有相當的療效,且因為鹼性泉經過處理後亦能飲用。

廬山溫泉的源頭在塔羅灣溪谷當中,相傳當地的原住民在山中狩獵因追尋獵物而發覺,由於泉水清澈,對人體也有相當的療效,就這麼一泡傳千里,使得廬山溫泉的知名度蒸蒸日上;後來日人也經過審慎的科學檢驗,證實此地擁有好泉質,於是便在附近建造了簡單的溫泉療養所。早期只是木造的洗浴池,但近年來溫泉旅社紛紛成立,老牌的、新加入的,更為風景名勝林立的廬山溫泉區帶來大批的觀光遊客,尤其每到櫻花季時,落櫻繽紛的美景更是吸引大批人潮前來泡湯。


投87起點岔路後的台14大部分都是單線道。



90k



廬山部落舊名希寶部落



關閉沒幾年的廬山檢查哨,以前要通過這裡需辦理入山証,現在可通行無阻。左邊為教會,右邊為廬山國小。







通過廬山後有兩公里路段可回拍此部落



投85岔路之後的台14更為幽靜



原本台14終點牌數字為99.6公里,幾年前剩99.016公里,從路面可知養護的差異性。







台14終點後為台14預定路線,會經過超級難走的屯原十三彎,雖然大家都說十三彎,實際只有十二彎,十二彎過後有個難爬的上坡,機車都在抗議了。而且沒有養護的路面真的很糟糕,路面都是棋盤石,從台14終點騎到屯原登山口後我就不想再往前衝刺了。



本次探勘終點為屯原登山口,也是台14預定路線,左彎後續還有路可以走,可通往投85線靜觀部落(合作)

能高越嶺道原是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古道,西自霧社(今南投縣仁愛鄉),東至初音(今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初英),是東岸與西岸之間,族群遷徙與貿易的道路。

1914年,為發動太魯閣討伐戰,日本台灣總督府在此修築能高越嶺警備道路,以東西夾擊太魯閣族。後來計劃在此道沿線興建電塔,以將東部多餘電力輸送到台灣西部,但因太平洋戰爭而沒有實施。

1950年代,美國撥給台灣電力公司130萬美元的外交援助,其中40萬美元指定興建這條東西輸送線路。台電總工程師孫運璿率領工程人員,在此興建了電力輸送線。

戰後中橫公路興建時選線,分為北、中、南三線方案,能高越嶺道為中線方案,但因要通過地質條件極為脆弱的天長斷崖,工程過於浩大而作罷,於是中橫公路選擇以大禹嶺、天祥、太魯閣的北線方案施作。該路線西段霧社至廬山、屯原改建為汽車通行道路,之後納編為鄉道。東段初音、銅門至龍澗、天長斷崖(施作天長隧道通過)、奇萊則成為台電保線道路,西段的屯原至奇萊仍保留日治時期登山步道原貌。

1970至80年代,台灣省公路局計畫在北部、中部、南部皆新闢東西橫貫公路,其中在中部有霧社銅門線、水里鳳林線、嘉義玉里線三條候選,霧社銅門線即今台14線主線。台14線原主線是走中橫公路霧社支線至合歡山、大禹嶺,因為新計畫原霧社支線部分改編為台14甲線,其主線部分改走霧社至廬山、屯原,東段奇萊至銅門的台電保線道路亦納編為「台14線」,並設置里程碑,至今該地尚見台14線179K之水泥里程碑,原古道部分計畫準備開闢為汽車通行道路。

1970年代末期,因民間與學界的保育意識抬頭,反對興建東西橫貫公路的呼聲漸高,並對沿線鄉鎮的經濟與運輸效益能否發揮感到存疑,加上興建的經費龐大,還有路線地質不佳、養護難度增高等因素,台14線與其它的東西橫貫公路興建因此中斷,至今沒有復工開闢。後來屯原至奇萊的能高越嶺道被林務局納編為國家步道系統,行政院也宣布台14線未闢建路段(屯原-仁壽)給予解編,台電保線道路、能高越嶺古道得以保留其原始風貌。

此步道於2014年公告禁止任何車輛進入,現在只能用走的!

轉載2011年自行車走破紀錄文章:台14橫貫公路,能高越嶺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