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糖業歷史裡,糖鐵與台車道遍布西半部地區,高山鐵道也不少,連埔里盆地也是曾經遍布軌道與台車道,但是過去的歷史記載很少,也隨著兩大部落格網站YAHOO、無名小站關閉後,可查到的資料更少了,於是本人乘載起記錄的責任,先進行中寮線的整理,之後整理埔里鎮的軌道痕跡。
查詢埔里糖鐵(含台車道)比中寮線容易多了,目前所能查到的遺跡都是鐵道迷前輩--蘇聖元大哥的資料,並沒有增加新的遺跡數量,埔里糖鐵軌距為獨立系統,為610mm。
埔里鎮糖鐵、台車道路線圖,不包含1920-1934年間的電車軌道路線。
路線參考資料:
國土測繪服務雲-地籍圖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年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1944年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圖、1956台灣五萬分之一地圖。
埔里糖廠分岔出去的路線有往北至小埔社的兩條載客用或載糖軌道、往東至人止關的台車道、往西至牛相觸的台車道(以前路經愛蘭吊橋下方有軌道舊照片,現在無遺跡)、往南通往水里鄉車埕的門牌潭台車載糖軌道。
1.埔里糖廠
埔里糖廠於2012年關閉至今,本照片為2011年拍攝,當時還有台糖門市部,惟廠內已經無糖鐵時期的任何軌道,僅有在公廁前方有紀念性軌道放置。
當時廠區僅有一處營業場所,為本照片中的台糖門市部,可惜當時沒有多繞幾圈拍攝。
蘇兄當時有紀錄公廁前的軌道,所以本人跟進紀錄,此位置不是原本軌道的位置。
2016/4/6拍攝糖廠門口,已經全面封閉無法進入。
2.埔里遙拜所六角亭(2017年7月拆除)
2016/4/6拍攝,現場保有日治時期風格
遙拜所只剩下基座,上頭由糖鐵鐵軌搭建的六角亭外殼,後來2017/7被拆除,曾經被運到溪湖糖廠,兩星期後在當地人士奔走下重回埔里,目前放置在小埔社鐵道公園,不過2020年本人踏查時沒有發現,猜測已經鋪在小埔社伙房前面那一條軌道。
往東通往人止關的台車道於蜈蚣里有一座隧道標示,不過前後側入口目前均為私人土地難以進入,因此放棄踏查。(根據下方資料來源,該隧道已經在台14拓寬工程中被炸毀消失。
該隧道資料為[三條崙隧道],節錄如下:
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提到,過去蜈蚣崙隧道的位置其實有兩個隧道,在路面上的是埔眉輕鐵的輕便車隧道,在路面下方的隧道則是北烘圳的引水口。輕便車隧道於 1914 年日本政府的太魯閣討伐行動而建(邱正略, 2010 ,頁 154 ),用以輸送物資與軍隊前往太魯閣地區進行討伐戰役。根據陳萬育的記憶,在他國小二、三年級的時候,由於台灣省公路局要拓寬、開闢中橫公路,因此蜈蚣崙輕便車隧道在當時道路施工的過程中,以火藥爆破拆毀,陳萬育當時還夥同朋友一起好奇的跑去圍觀爆破過程。拆掉隧道後,原本三、四米的道路即被拓寬成為現今所見,台 14 線埔霧公路的兩線道。另外蜈蚣崙聚落耆老味輝震也提到,以前輕便車需要用手壓,或是要用牛去拉動前進。後來可能荒廢後無人管理,便有民眾把一些無主的金斗甕(意指骨灰罈或裝死者遺骨的容器)放到隧道裡面去。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蜈蚣崙隧道
通往福興農場(現為福興溫泉)有兩條小埔社軌道,另有一條通往水蛙窟軌道,均已無遺跡可找。
3.眉溪河床上的橋墩(現存8座)
位於國6下方的眉溪遺跡,目前入口被鐵絲網與消波塊封閉無法直驅而入,須從旁邊堤防由木製臨時階梯爬上去才能進入。以下為2009-2016年間拍攝照片。此鐵道為整條小埔線軌道最明顯的一段,在鐵道廢除後轉為公路橋,1976年之後編定為投75線,此橋也改為中正一號橋,後來在附近新建新橋,投75改道後此橋拆除(年月不明),只留存在南側的八座橋墩。
原本北側也有留存一座基座,幾年後可能被河床砂土蓋住了,現在已看不到。
原本2008年首次紀錄投75線有拍攝,後來照片遺失,此為2009/9/9拍攝,當時入口封住無法進入。
2016/3/3因為河床稍有整頓,且入口有些微開放,才得以鑽進去拍攝,此為橋墩遺跡10多年來草皮最少且能拍攝的最完整的一次,此照片為清楚露出的的六座橋墩,最右側兩座被草蓋住。
因為靠近堤防位置草皮較高,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位置勉強把八座橋墩給拍下來了。
被草蓋住的其中一座橋墩
我後來站在堤防上面,可是草皮很滑,占據堤防表面,好不容易橋好拍攝八座橋墩,可看出右邊兩座被草蓋到快看不到。
橋墩上頭近距離拍攝
小埔社有兩條通往三條崙(大坪頂)的台車道,一條往北的鐵道,目前仍留有【鐵軌尾】地名,此區域除了橋梁改建的痕跡與南側的檳榔樹路基以外,其餘均找不到遺跡。
4.小埔社南側(只剩路幅痕跡)
眉溪以北路段的投76線有大部分路段根據地圖上的位置推測應該是早期的鐵軌路基改建,此鄉道有路經台糖的福興農場,此農場很早就沒有了變成一般農地,直到2018年才改建為福興溫泉預定地。
軌道離開投76之後與投75之間段落在衛星圖上依稀可看出些微痕跡,我用街景查看,就只有純粹的土地交界痕跡,找不到任何遺跡。
小埔社軌道通過投75之後於戰後闢建的縣道131(台21前身)的小埔社橋西側通過排水溝,接下來緊鄰台21東側,投73岔路以南已被中台禪寺用來建築該寺意象,以北路段至小埔社入口前可隱約可用現植的檳榔樹做為軌道的痕跡。
照片中的廣成社區意象,使用小火車為題,位於小埔社入口南側,本岔路開始就有很明顯的檳榔樹種植一整排,那就是軌道的痕跡。
檳榔樹路基
檳榔樹路基旁邊有一座水泥橋,之前蘇聖元網友踏查時說這是軌道遺跡,不過這個離檳榔樹的路基有點遠0.0
5.小埔社
小埔社入口,左轉為台21,右轉廣興橋為小埔社軌道改建。
廣興橋現已看不出糖鐵痕跡,包含整個小埔社範圍均如此。
廣興橋的橋墩,已非糖鐵橋墩。
廣興橋完工日期,為小埔社軌道拆除後重新改建為公路橋梁。
2014年8月成立於小埔社公園南側的小埔社伙房
伙房前面有一條用鐵軌搭建的軌道,但這僅為紀念性質不是原有路線。
小埔社鐵道公園入口,左側為軌道路線,此公園為附近廟宇捐地蓋成,非當時的小埔社站。
鼎鼎大名的小埔社懷舊公園,軌道圍著涼亭闢建。
從溪湖糖廠運來的火車頭
之後走中成路往鐵軌尾走去,不過沿途無遺跡,途中先經過軌道改建的中成橋(無標示完工日期),再經過一座可能由原有軌道改建的中興橋,此橋為民國58年4月竣工。
旁邊有一座興建橋梁芳名錄石碑。
橋梁兩側引道與橋頭似乎都是原本的台車道路線改建,不過尚未證實。
大坪頂(三條崙)台車道路線。
6.大坪頂隧道
三條崙線通往大坪頂的台21幾乎為原有台車軌道改建,快要到大坪頂的時候有彎繞一下,目前剩下本照片的投73-1起點路段為台車道路線改建。
大坪頂所在的合成社區為台中清泉崗興建時所遷移的居民,此區域在居民遷徙進來之前原本為台糖的大坪頂農場的一部分。
大坪頂隧道興建於1926年,全長約260公尺,為全台灣目前僅存的台車隧道,在八七水災過後,埔里鎮的糖鐵與台車道紛紛廢棄,此隧道從此變成公路隧道,只能容一輛車通過,車輛通過前一定要先停下來查看對面有無車輛來往,否則就好笑了。
由於隧道區土質較為鬆軟,無堅硬岩層,因此當時工程構造全用「磚砌」,雖歷經長久歲月,卻仍完好如初,可見當年施工過程踏實,技術高明,堪稱良好的建築工藝。而且紅磚古隧道出入口長滿綠色植被,令人感受綠意盎然,也引發思古之情,如同進入時光隧道般的夢幻,加上磚造的紋路,反射出建築獨特的美感。
後來在此隧道北側有另闢道路可繞過隧道,不過須多增加一公里左右的路程。
後來在此隧道北側有另闢道路可繞過隧道,不過須多增加一公里左右的路程。
相關資料:
大坪頂隧道另一側,通過此隧道後往右(照片左方)道路通往大坪頂,不過後續路段都不是很確定,也沒有任何遺跡可循。
20220615 南投縣議會 民議新聞 大坪頂隧道常因駕駛疏忽撞擊隧道口 盼新增限高提醒駕駛注意(縣議員 葉仁創)
2022年,該隧道內部已經由該地縣議員爭取安裝路燈,從此進入隧道不再摸黑了。
7.臥龍洞隧道(已改建為公路隧道)
位於埔里南側通往水里車埕的台車道,於投71起點岔路開始與縣道131路線重疊,不過在通往魚池的路上還是有路線的分歧,以下為此分歧路線的僅存設施解說。
此隧道為台車道隧道,興建於民國13年7月,後於民國50年6月改建為公路隧道時,誤把臥龍洞改為【牛洞】,一錯就是50多年,2014年兩側隧道口毀於颱風,2015年重新整修完畢後才把名稱改回【臥龍洞】。此路線後來變成縣道131,直到民國94年旁邊另外興建水頭隧道後此路線變成舊路。
臥龍洞隧道另一側。
資料來源:埔里野馬溪谷--牛洞姐妹橋 2011/1/21
牛洞非洞,牛洞其實是一處峽谷,日人見景色與日本九州中津市的耶瑪溪相似,故以「耶瑪溪峽谷」為名。往昔,生番常以該地為據點出草掠牛,然後在峽谷裏殺食牛隻,漢人便稱之為「牛洞」。
日據時期鑿通兩座隧道,分別是臥龍與眠牛(築於民國13年7月),眠牛隧道於民國50年6月重建,竟被更改成「牛洞隧道」,以致每當提及牛洞時,一般人總認為指的就是牛洞隧道。
過了牛洞隧道之後,在路旁有兩座吊橋的橋門矗立在山腳溪畔,便是「姐妹橋」。曾有一對姐妹涉水到雜貨店來買東西,不料溪水暴漲,姐姐將物品送過岸回頭時,妹妹卻已掉進水流湍急的溪流,姐姐奮不顧身也投入溪中,兩人都遭滅頂。村人感念其手足之情,便在分別尋獲屍體的地方建吊橋紀念。
8.姐妹吊橋
5K里程牌旁邊原本為單線道,2008年道路拓寬後拆除了妹橋橋頭。
姐妹吊橋興建於1915年(民國4年),位於北側的妹橋吊橋頭只剩下南側,北側已於2008年縣道拓寬拆除,這兩座吊橋僅剩吊橋頭,路基與吊橋橋面均毀。
妹橋僅剩南側的橋頭。
姐橋兩側吊橋頭都還在,原本後續至2020年還想補拍清楚些,不過靠近縣道這一側旁邊鐵皮太高無法近拍,河岸對面那一側被藤蔓掩蓋,妹橋也是相同情形。
姊橋吊橋頭,牌面已看不清字體。
參考資料:
悼!妹瀨橋痛失最親密的孿生姊妹
姊妹橋—2004年印象
這兩篇文章都有吊橋特寫鏡頭。
南投吊橋40座
------------------------------------------------------------------------------------------------------
以下為埔里鎮境內的電氣化鐵路遺跡,目前先暫置於本文章內。未來如撰寫埔里、魚池鄉境內的日治時期電氣化鐵路相關文章時,此遺跡與相關說明會移至新文章。
目前埔里鎮境內僅存的電車道遺跡僅剩改建為公路隧道的紅仙水隧道,另外投71線約7K附近埔里、仁愛交界處還有一座廢棄的退土坑隧道口,另一處退土坑位於16K附近的武界部落西側入口旁。
他人網路的路線圖資訊,需花時間釐清後才能繪製現代版本路線圖。
紅仙水隧道
(1920-1934年營運的電氣化鐵路隧道,已改建為公路隧道)
1920年初因為要興建武界引水道、武界水庫、日月潭壩堤等工程,日本政府引進他們的技術,以魚池鄉三塊厝為總站(位於九族文化村門口附近),一共開闢三條電氣化鐵道(西、北、東),其中一條(東線)路線最長,經過大林、司馬按(今日投61一部分路線)、經過東光橋後路經今日投69沿線的東光村、內加道、仁愛鄉過坑(今中正村)、經過紅仙水隧道後走今日的投70線至埔里鎮麒麟里東埔。
在日治時期的1921年地圖上有部分路線但是資料不齊全,【大埔里報】網站有po上一張路線圖參考網址如下:
鐵道遺跡在埔里 保存維護不能等 2016/4/7
今日的投69線(紅仙水~東光橋)、投61線(長寮尾~司馬按)路段為當時的電車道東線(三塊厝~東埔)的一部分,早期的紅仙水隧道開闢日期應該就是1920年左右的電車道開闢時期,現為公路使用的隧道為民國80年2月啟用。
本照片為隧道北側。
隧道南側。
相關文章:
為引水而生的電車道
魚池鄉砌石 90年前電車道遺址
台灣第一條電車道七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魚池,是當時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為了武界引水道、武界壩的施工及日月潭的壩堤工程,運輸工程機具、材料、人員運規畫興建。
首先在大正8年(西元1919年)在今國姓鄉北山村建立北山坑發電所,提供電力來源,隔年開始建立這條在當時全台最先進的電車道系統。這條電車系統軌距二台尺,總長約五十哩(約八十公里),西端在日月潭邊的北旦(今水社碼頭一帶),經由延伸的索道流籠連接到水里的外車埕(今車埕),再經由大正11年(1922年)完工的集集支線鐵道連接縱貫鐵路;電車道的東端在今埔里鎮的東埔(麒麟里一帶),經索道流籠接到武界的武界壩址。
相簿連結
-----------------------------------------------------------------------------------------------------------------
埔里線鐵道參考資料不多,但至少比之前撰寫的中寮線多了一些。
埔裏社製糖所 . 埔里糖廠史蹟
擷取該部落格資料:
埔裏社製糖所 . 埔里糖廠史蹟
埔里副產廠或埔里糖廠,舊稱埔里製糖所,位於台中州能高郡埔里街,為現今南投縣埔里鎮。
1906年埔里居民集資於此地設立舊式糖廍。
1909年日人投資合股設立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將糖廍改建為新式製糖工場,壓榨能力為750公噸,並鋪設糖業鐵道通至集集、南投,同時是台灣海拔最高之新式製糖工場,後因遭受水災破壞難以繼續經營。
1911年隨埔里社製糖併入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改名為埔里社製糖所。
1945年戰後,屬台灣糖業公司第二分公司,改稱埔里社糖廠。
1950年改行總廠制,屬台中總廠,改名為埔里糖廠。
1954年因台灣史上海拔最高的一座糖廠,由於地處山區,所以交通不便,原料推廣困難,埔里糖廠撤銷,改制為埔里副產加工廠,成立樹薯粉工場,年產量最高曾經達到4,000噸,並於後來陸續增建飼料、畜殖場、麥芽糖、乳品及礦泉水等工廠。
1980年,7月設立精製麥芽糖工廠。
1983年,PE網室建造完成,生產清潔蔬菜。
1991年,7月,公司調整各糖廠及單位組織架構,埔里副產加工廠之業務除了礦泉水工廠併至商品行銷事業部外,其餘皆併入溪湖糖廠(台中區處),同時成立副產處埔里食品部。
1994年,7月1日更名為產品開發處埔里食品部。
2014年,推出土地資產活化計畫(鄰埔里酒廠約7.25公頃),舉辦說明會,並進行招商作業。
2020年現況:台糖埔里廠2012年之後停止營運,目前廠區待招商中,廠區於2012年之後已經封閉無法進入。
埔里糖廠尋跡 2010/10/26
本人踏查的埔里糖鐵資料幾乎來自於蘇聖元網友所發現的遺跡而跟進記錄,本人歷次踏查沒有發現新遺跡。
埔里社製糖所(維基百科)
鐵道遺跡在埔里(大埔里報) 2016/4/7
埔里早期就有「三鐵共構」 社大師生尋訪早期鐵道遺跡 2019/7/14
現在講到「三鐵共構」大家會想到都會區的高鐵、台鐵與捷運,但在台灣之心的南投縣埔里鎮,日治時期除了台鐵集集支線延伸至埔里,還有載運甘蔗的輕便車道,以及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而闢建的電車道,形成另類「三鐵共構」,可惜鐵道設施毀於87水災,且公路運輸逐漸取代鐵路,也讓埔里鐵道走入歷史,只能從僅存的設施尋訪早期鐵道遺跡。
埔里鎮文史作家潘樵最近在水沙連社區大學開辦「鐵道遺跡探訪課程」,邀請民眾踏查逐漸被人遺忘的埔里鐵道遺跡,包括眉溪溪床舊橋墩、台糖小公園由鐵軌建構的六角亭、大坪頂輕便車隧道、小埔社火車公園和火車頭地標,見證或記載當地鐵道歷史。
潘樵表示,現在台鐵集集支線從彰化二水到水里車埕,其實這條鐵路過去曾延伸至埔里,肩負載客、貨運,因為埔里是製糖重鎮,栽種的甘蔗透過輕便車道從廣成里小埔社運至市區,埔里鄰近日月潭,日本人為了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也在埔里闢建了電車軌道,等於單一鄉鎮匯集3種鐵道設施,也帶動埔里早期的產業發展。
可惜發生87水災沖毀不少鐵道,且因當時公路系統漸趨完善,取代鐵路運輸,因此未加修復,鐵軌也漸被拆除,目前只在眉溪河床還留有早期輕便車道的橋墩,以及大坪頂的輕便車隧道。
潘樵指出,3年前水利署第3河川局進行眉溪清淤整治,擔心舊橋墩遭破壞,陳情申請列入歷史建築或古蹟,可惜未獲通過,但也讓埔里早期鐵道文化受到關注,進而讓僅存的遺跡能被妥善保護。
差點被當成廢鐵! 埔里重要文資涼亭鐵軌落腳小埔社 2017/10/26
埔里鐵道涼亭遺跡拆除 文史工作者惋惜 2017/7/2
南投縣埔里鎮早期因是蔗糖產地,又是日月潭電廠備工基地,曾是鐵道經過的鄉鎮,後因甘蔗產業沒落,電廠竣工後,鐵道設施只剩公誠路台糖土地留有鐵軌做成的涼亭支架,日前卻無預警遭拆除,地方文史工作者質疑文化資產流失,相當的可惜。
埔里文史工作者潘樵表示,埔里鎮在日治時期曾是鐵道重鎮,主要用來運送甘蔗、載人,濁水溪上游水力發電廠興建時,也闢建電車軌道運送沈重建材,但鐵道因八七水災一夕重創,漸由公路網取代,電車設施也相繼拆除,目前鎮內可供憑弔的鐵道設施只剩眉溪河床的鐵道水泥橋墩,以及公誠路台糖土地上以鐵軌搭建的涼亭支架。
但上週經公誠路時,潘樵發現鐵軌支架涼亭竟然不見了,詢問附近居民才知有人動工拆除。潘樵擔心埔里僅存的鐵軌遺跡被當成資源回收物賣掉,或已燒熔再利用,急得到處問人尋找。
台糖中彰區處則表示,公誠路用地進行活化,部分委外經營文創、餐飲業,因常有民眾投訴附近環境髒亂待加強,而位在日治遙拜所地基的鐵軌支架有生鏽老舊崩塌的安全顧慮,因此日前派員整理環境時一同拆除,目前暫置於溪湖糖廠。
潘樵認為,這些鐵軌設施應回埔里保存才有意義,建議移回廣成里小埔社鐵道公園保留,當地曾是埔里早期火車的終點站,結合硬體設施與解說,更能具像讓下一代了解埔里鐵道的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